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施一公受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清华大学
摘要:施一公,1967年5月生,1985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198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1995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施一公教授2003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生物系讲席教授。2007年11月正式调入清华大学,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

点击显示 收起

        施一公,1967年5月生,1985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198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1995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1月~1998年1月,在美国纽约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着重研究肿瘤抑制因子和发生因子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转导生长因子TGF-beta信号传导通路。

  1998年2月,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1年10月获该校终身教职;2003年3月被聘为正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7年4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施一公实验室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他迄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Cell发表11篇、Nature发表6篇、Science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因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工作,2003年他被全球蛋白质学会  (Protein  Society)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Irving  Sig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2005年至今,他还担任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

  施一公教授2003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生物系讲席教授;2006年被聘为教育部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7年11月正式调入清华大学,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

  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已于2007年正式成立并开始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癌症的发病机理及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等。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