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谁在“谢华安事件”中浮躁了?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被指抄袭侵占他人研究成果”,近几天成为一大新闻热点,各媒体热议纷纷,网上评论和转载迅速攀升,人们且惊且疑,评论、跟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谢华安,并不如袁隆平一样为人熟知,但在水稻育种界内,他的贡献却是无人不晓。然而,在查阅了网上网下的各种报道之后,特别是在前往以杂交水稻育种闻名中外......

点击显示 收起

“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被指抄袭侵占他人研究成果”,近几天成为一大新闻热点,各媒体热议纷纷,网上评论和转载迅速攀升,人们且惊且疑,评论、跟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这一新闻之所以引起这么强烈的关注,在于它把“抄袭”“侵占”这样的词汇,与一位一向声誉卓著的科学家联系在了一起,触动了学术腐败这根敏感的社会神经。  

谢华安,并不如袁隆平一样为人熟知,但在水稻育种界内,他的贡献却是无人不晓。他带领的科研组,育出了“明恢63”、“汕优63”,前者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的里程碑,  后者带来了再生稻生产上的突破,在1984年至2001年间,为国家增产粮食700亿公斤,进入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老百姓由此增收700亿元……  

这样一位望之弥高、对国家贡献巨大的科学家、新晋院士,如果与学术腐败联系在了一起,难免会在人们的心中引动滚滚巨雷。  

然而,在查阅了网上网下的各种报道之后,特别是在前往以杂交水稻育种闻名中外的福建省农科院,前往中科院的相关单位,与科学家、研究人员上上下下颇多接触以后,却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舆论如此热闹地展开,当人们口口相传地议论着,并赋予事情以更多象征“意义”时,却并未见媒体到事件发生地求解,甚至连第一个报道的媒体记者都只采用了投诉者提供的资料,而缺乏被诉者——同样重要的另一方“当事人”的声音。  

接到同样的投诉,相比之下,中科院却要审慎得多。他们没有立即从候选名单上拿下某人,而是派出三人专家组,就所反映问题,避开福建省农科院及推荐者,进行了独立的、背靠背的深入细致核查。然后把核查的报告、说明,在需要公开的范围内公开,让投票的院士自由裁量。  

诚然,从常理来说,媒体不是职能部门,无力对事件进行是非判断,但却并不意味着媒体不能接近真相。相反,通过不断深入的采访、认真严谨的调查,把更为广泛、更为准确的信息告知公众,最大程度地呈现事实,是媒体的应尽责任。具体到“谢华安事件”来说,作为媒体,不仅应对涉及这一事件的双方都有所追问,更不能回避中科院作为“仲裁方”的调查结果。否则,任何一方的缺位和失语,都难以向公众完整传递真实信息,最终会让原本简单的事迷雾重重。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科院已经有了明确调查结论后,相对于“谢华安涉嫌抄袭事件”连篇累牍的报道,读者却并未能从媒体上获知这样的信息:中科院调查结果如何?专家是如何推断、认定的?“抄袭”究竟是否存在?谢华安因此也就依然处在沸沸扬扬的指摘之中。  

有时候,简单的工作方法固然快捷有效,却会带来部分信息的失真或变形,从而导致整体事实真相的变形。作为信息的职业传播者,对社会、对公众,是承担着一份责任的,对于会耸动视听的爆料,过分吸引眼球的爆料,甚至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害的爆料,是不是可以不要那么着急,是否可以多做些调查的功课,再向公众交作业呢?
作者: 2008-1-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