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广西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独辟蹊径

来源:广西日报
摘要:作为我区最早的医科院校,广西医科大学秉承“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我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之路。构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该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

点击显示 收起

  陈年佳酿,历久弥香。作为我区最早的医科院校,广西医科大学秉承“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我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之路。

  构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该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高起点、严要求、新视野”为准则,依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条件、优势的学科资源、实力雄厚的临床教学基地,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以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为目的优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对优质人才培养理念的坚持和发扬,成为广西医科大培育办学特色的内在依据和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定下了“三早”教育的基础理念。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传承“三基”优良教学传统,积极构建“三早”医学教育框架,探索地方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相对接的有效途径,建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

  与人才队伍建设相配合,学校以研究地方常见病、多发病和学科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一系列的措施、矢志不渝的坚持和辛勤努力,使该校学科建设实现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广西医学教育中层次最高、结构合理的省属院校,先后摘取了广西高校的“五个第一”,成为一所拥有9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0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南疆名校。

  人才培养与地方病研究相结合

  自建校开始,该校就将学习和研究地方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历代教师因“病”施教,因“病”组材,在办学实践中致力科教相融,促进教研相长,有效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将对地方病的研究、临床治疗与课程相融合,经过历年累积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带动了教学基本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丰富了优质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科研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学校始终如一重视、鼓励和支持教师对地方病的研究,促使教师始终处于广西地方病研究的前沿,营造了全校上下学习、研究地方疾病的浓厚氛围,教师将地方病例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将科研的经历和科研的思路带进课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学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造就扎根广西的医学人才

  建校74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一直肩负着广西医学教育先行者、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主力军的重任。

  抗战期间,学校根据抗日前线需要,先后举办医药速成班、看护速成班、担架速成班、军士训练班和毒气疗法训练班,毕业生奔赴战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学校立足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配合地方卫生系统发动了防治疟疾、血吸虫等大会战,抽调大批师生轮流下厂、下乡,培训赤脚医生、不脱产卫生员等,培养的3万多名高素质医学生大多成为广西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骨干,使地方疾病蔓延、民众体质羸弱现象得到了根本改观。

  在战火纷飞年代,在全区各地历次自然灾害以及“非典”等非常时期,该校师生都最早出现在救灾抗病第一线,受到全区人民的欢迎和信赖,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历史和现实证明,广西医科大学培养优质医学人才服务于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和战略,已成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优质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成功范例。该校的毕业生也无可争议地成为广西医疗卫生队伍的骨干和主力军,引领着八桂大地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