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NIH

来源:科讯网
摘要: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8226。他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利用DNA技术,研究人员目前已经能够将GFP与让研究者感兴趣但在通常情形下却难以看见的生物体内蛋白联结起来,这种发光的标记物让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被研......

点击显示 收起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利用DNA技术,研究人员目前已经能够将GFP与让研究者感兴趣但在通常情形下却难以看见的生物体内蛋白联结起来,这种发光的标记物让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被研究蛋白质的运动、位置和相互作用情况。



  NIH院长Elias  A.  Zerhouni:很高兴他们的创新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认可。对于不同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实时作用和这些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描绘,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工作者必须要使用的工具。



  国立综合医学科学研究所(NIGMS)对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的研究资助始于1979年,对沙尔菲和钱永健的资助始于1982年。多年来,仅NIGMS就向3位科学家提供了超过1800万美元的研究支持,此外,钱永健教授的研究工作还得到国立神经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NINDS)800多万美元的支持,此外,国立眼科研究所也是钱教授的资助单位,沙尔菲教授也从国立过敏和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和国立老龄研究所获得过资助。NIH向3位化学奖获得者提供了总额超过29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



  NIGMS所长Jeremy  M.  Berg:GFP的发现和应用进展事实上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一盏绿灯,使科学家能够快速便捷和最大清晰度地看到活体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蛋白质运动和其它重要的生物学过程;GFP很快就成了科学研究工具箱中的基本工具,它为健康和疾病研究领域中大量涌现的意义深远的创新性研究铺平了道路,要低估该研究对科学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下村修教授现年80岁,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任职。他是首位从一种名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分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他发现这种蛋白质在紫外线下呈现出明亮的绿色。



  马丁•沙尔菲现年61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沙尔菲教授的研究证实了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GFP在研究各种生物现象时的巨大作用。



  钱永健教授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院院士,2004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钱永健教授的贡献在于对GFP发光机制的认识和理解,除了绿色之外,他还研究出可用于标记的其他颜色,从而使科学家能够对各种蛋白和细胞施以不同的颜色,这使科学家可以在同一时刻跟踪到多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
作者: 2008-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