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积极推动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省科技厅
摘要:近年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在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围绕“中药现代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农业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人才,推动学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二是着眼科研成果的转化,吸引海外高层次科......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在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围绕“中药现代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农业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人才,推动学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二是着眼科研成果的转化,吸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建立创新核心研究团队;三是完善培养机制,提升研究所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四是加强合作,积极与国外高层次人才建立了联合研究团队,拓展人才交流渠道,开拓科研领域,提升研究水平。

  成都生物所先后引进15位战略性领军人才,60%以上的一线科研人员具有国外工作进修半年以上的经历。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共承担了重要科研项目近百项,发表SCI论文近300篇,培养博士87名、硕士94人,获得发明专利35项。在引进人才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其中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被评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分获国家和四川“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经过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成都生物所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建立了相互联系的组合式研究团队,在活性成分的化学生物学、药物的分子设计、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糖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研究领域,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及山地恢复生态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在易变山羊草中发现了抗禾谷类根线虫的基因,并申请专利、新品种权保护3件,推动了生物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设计并合成了40余种新型结构的备选化合物,体外筛选发现具有升白活性分子近十个,获得了系列保护氨基酸生产的新工艺,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完成3个药物的研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 2009-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