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开启中国的“冷泉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25年的美国生活,依然没有让他割舍对祖国的那份赤子情怀。世界生命科学圣地与分子生物学摇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这些令许多国内外同行都深感羡慕、尊重和向往的职位,依然没有留住他。1984年,他离开中国,前往美国。1992年底,面对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橄榄枝,许瑞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

点击显示 收起

  25年的美国生活,依然没有让他割舍对祖国的那份赤子情怀。世界生命科学圣地与分子生物学摇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这些令许多国内外同行都深感羡慕、尊重和向往的职位,依然没有留住他。他,就是许瑞明(右图),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主任。



  1980年,许瑞明考入浙江大学,专业是物理学。1984年,他离开中国,前往美国。1992年底,面对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橄榄枝,许瑞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开启了艰难的专业转舵行程。



  3年后,从最初的一无所知,他成长为全球最优秀的生物学实验室的助理教授。之后,许瑞明的研究做得风生水起。不过,“虽然在美国呆了25年,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状态,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了。”许瑞明说。



  2007年4月,许瑞明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结构生物学战略研讨。就是这次会议让许瑞明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国的问题。2008年3月,经过答辩评议,许瑞明受聘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主任,负责蛋白质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或许我不是百分之百能够取得成功,但只要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花心思认真去做,我就会义无反顾。”许瑞明很坦然。



  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并想比肩美国的冷泉港,人才是关键。2009年1月,许瑞明全职回国。同年,许瑞明入选中国第一批“千人计划”。



  目前,国内提供的条件与国外的差距已经缩小,但很多华人学者都还在犹豫。关键不在薪酬有多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共同的目标,这才是吸引人才的最有利条件。“在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眼里,钱绝不会是最重要的。”许瑞明说,“从前,中国吸引人才的思路是‘只要做得好就进来’,但是现在全然不同了。就像下围棋,战略布局很重要,先要占据重要的关键点,然后连点成线。”



  为了增强实验室对人才的吸引力,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不仅有薪水,还能获得为期5年的经费资助,用于建设类似冷泉港环境的实验室。首次招聘的研究员有2/3将要留在国家蛋白质科学实验室,另外1/3则是留在本土从事研究的异地科学家,比如在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预计研究人数将达100人。



  许瑞明为做好这个国家实验室的筹划和建设工作可谓全力以赴。他的目标是用5—10年把实验室建设成一所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科研机构。



  2008年4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结构生物学中的X射线晶体学讲习班成功地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办。这是该讲习班20年来第二次在除美国之外的国家举办。X射线晶体学讲习班的组织者、著名蛋白质晶体学教授加里·基里兰德对自己过去多年的同事、现已出任蛋白质国家实验室主任的许瑞明说:“通过这个研讨班孩子们的提问,通过对你所在研究所及实验室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你为什么选择回国了。”“对我而言,重新回到中国显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创建中国的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许瑞明迈出了第一步。
作者: 2011-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