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记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王华芳教授

来源:科技网
摘要:王华芳,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第六届杨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林学会等学会会员。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铜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各1项......

点击显示 收起

  王华芳,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第六届杨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林学会等学会会员。



  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5项,鉴定验收成果7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新品种4项。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铜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各1项。



  王华芳教授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干练,做事认真。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本、硕、博导师和师长们的言传身教,多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勤奋努力。



  务实勤勉总有成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第一年,已从事3年香叶天竺葵(摸摸香)种植及其精油提炼的王华芳,考入云南林学院(暨北京林学院,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此后,他的硕、博、博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都没有离开林木。



  1981年,王华芳受学校委派,先后到浙江农业大学原子核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习同位素技术。练就了王华芳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1982年1月,他本科毕业,成为该实验室的专业教师。在前辈的精心培养下,他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参与举办首届全国同位素示踪技术林业应用培训班。后来,由于人员退休、同位素的放射性等原因,实验室人员逐渐减少,王华芳仍然坚守着岗位。



  进入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国家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同位素林业应用技术实验室”更名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  作为植物生物技术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王华芳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林业和植物生理生化基础,在芬兰进修、香港浸会大学做访问学者、南非Natal大学做博士后。他的学识厚积薄发,以同位素标记、荧光标记、分子标记等三大内容为主体,将“同位素林业应用技术”改造为“生物标记”,成为研究生的技术基础课程。他新开设生物技术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生物实验技术也有了新进展。他的实验室实现了成功跨越,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丹心一片育桃李



  如果说,知识是通向未来的桥梁,那么,王华芳就是架设知识大桥队伍中的一员。



  在同位素实验室担任教师时,他为林业、森保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同位素林业应用技术》课程;编写讲义《同位素示踪与辐射》,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王华芳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构建植物生物技术方向特色系列课程,培养现代林业生物技术人才。他参加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等课程体系建设,参与制定北林生物技术专业第一个培养方案。首次开设了生物学理科基地班《林业生物工程与技术I》《细胞与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植物化学调控》《无土栽培》《细胞工程》;开设全校公共课《林业生物工程与技术II》《植物生物技术》(现更名为《生物工程》)。为研究生开设《生物标记》《植物细胞工程》等课程。



  他努力探索生物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与尹伟伦院士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林业生物技术》;主持研究生课程《植物细胞工程》、本科生课程《细胞与基因工程》等教改项目;总结、融入多位学者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和成果。既有普通植物的共同规律,也有林木的特殊方法。2007年,他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谈到获奖,他说:“我是代表大家领奖,荣誉应该归功于学校和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体教师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蹊。”30年来,王华芳培养了大批学生,他们工作在全国各地。每当看到学生工作能力和实验水平的提高,他讲授的方法被采用,就感到由衷的欣慰。



  播撒人间万年春



  根是植物的一个器官,是植物的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关键基础。长期以来,王华芳以林木根系调控研究为重点,探索原理,控制株型、改良抗性等,并取得丰硕成果。



  他认为,生根包括根源基的发生与生长这两个基本过程,并研发出林木繁殖和栽培的生根和控根技术,解决西洋杜鹃插穗不定根诱导、牡丹长期盆栽等技术问题。他说,根与地上相关,调控根系可以实现株型矮化和抗性改良。



  王华芳以根为基础的林木耐旱性研究,以林学为基础,融入了香港浸会大学张建华教授干旱信号研究源于自然模拟自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南非Natal大学van  Staden教授履带式推进实验的思想。



  他还总结出植物耐旱分子反应的生理功能,得到分子反应模型,以此表明,在干旱环境中根系向水性生长和吸收水分的能力对林木抗旱生长、建设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战略意义。而改变根系结构、培育直根系、深根性的抗旱树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林木耐旱资源及其应用研究方面,他图示了林木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基本程序的异同,基本显示出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的显著特点。他认为,培育生态建设和产业生产急需的抗旱优良品种,单纯使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并不现实,用更宽泛的分子育种技术比较适合林业特点。



  王华芳有关耐旱基因及其功能鉴定、根特异启动子等的研究应用更为重要。培育根系耐旱的多用途乔灌木用于干旱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恢复生态,那些抗旱节水、适应冬季寒冷及其导致的生理干旱胁迫的乔灌木,是最有希望的未来树种。在北京暨北方缺水且冬季干旱、沙尘袭击地区绿化,高大乔木阻挡风沙袭击,地被灌木阻挡扬尘,是耐旱节水、景观优美、空气净化能力强的优质树种,它将成为营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的重要材料。



  王华芳还发现牡丹是一种油料植物。30年奋斗,坚定了王华芳教授的信念、丰富了他的生活。在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中,他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和人生的真谛。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