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熊思东:医学生培养过剩 导致有人去卖药做传销

来源:搜狐健康
摘要:搜狐健康现场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一个是好的学生不会报医学专业。就拿复旦举例,最好的学生肯定不是报医科的,因为在这个学校里面,医科录取线不会很高,也不是最好的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现在很多学生都想去更好的专业,比如金融专业、国贸专业、法学院、新闻学院,这些学院......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3月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医师报》承办的“声音•责任”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搜狐健康现场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

  熊思东:目前医科院校招生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好的学生不会报医学专业。就拿复旦举例,最好的学生肯定不是报医科的,因为在这个学校里面,医科录取线不会很高,也不是最好的专业。第二种情况,报医科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

  现在很多学生都想去更好的专业,比如金融专业、国贸专业、法学院、新闻学院,这些学院录取不了的时候,他才被迫转到医学院。一开始专业思想就不是很稳固,一旦放开修读转专业的机会的时候,医学院校的学生转专业是最多的。

  我想提两个建议。一个是要控制招生规模,控制培养规模。到今天为止,包括卫生部、包括中国医师协会,都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数字掌握我们一年到底需要多少医生,以及我们大学又培养了多少医学工作者。

  我们大体上需要多少学生?各类医学院校一年能培养多少学生?这两个数据要稍微碰一下。如果招少了会有缺口,反之,也不能招太多。现在一抓传销,就抓到几个医生,这是因为医生培养过多,导致了过剩,我们需要做一个控制。

  第二,现在的医学生培养方式,医院不满意、学校也不满意,教育方式要改变,要适应医院对医生的需求。我们要明确哪些是应该在学校做到的,哪些是应该到医院里面做的,把前期、后期搞清楚。现在是该学校做的学校做不好,该医院做的医院也不愿意去做。医生自己不提高,我们怎么引起全社会的尊重,怎么能够向国家要更高的待遇?创新教育机制是要紧的。

  现在国家搞卓越工程师计划,有的学校也开始搞卓越医师计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医师教育永远是精英教育,不可能是大众化的教育。在平均升学率超过15%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精英教育?这是医学院应该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大力推广像卓越工程师那样的项目目。卓越的医学生一是要有扎实的基础;二是要有关怀精神和人文素质;第三,要多进临床。。

  第三,现在整个医疗规模都在扩大。医学院校培养盲目性非常大,我们不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去了哪里,是去卖药?还是去做传销?我们要明确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培养针对性要加强。比如说有些医院,我们可以有一些定向的培养,为某些医院进行培养。医院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缺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泛泛的,学校闭着眼睛培养学生,学生蒙着眼睛碰市场,医院瞎子摸象的去招学生。我觉得培养要按规格来培养。

(责任编辑:霍键)
作者: 2012-3-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