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院士程京:我为什么要放下尊严奔波于宴席

来源:人民网
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日前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归国10余年来创办、经营一家高新科技企业的经历。低效审批拖死创新产品拥有170余项国内外专利授权、累计近10亿元销售额,被评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却差点闷死在审批机制之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办人。...

点击显示 收起


核心阅读

  3D打印技术、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趋势还有诸多争议,但提高创新能力、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已成为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日前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归国10余年来创办、经营一家高新科技企业的经历。提高创新能力,要从哪些方面更多发力,或许能从他的讲述中得到一些启示。

  低效审批拖死创新产品

  拥有170余项国内外专利授权、累计近10亿元销售额,被评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却差点闷死在审批机制之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办人。因为物价审批、医保审核等层层关卡,程京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曾被绝缘于市场之外,巨额的研发投入无法换来经济回报。他说,“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公司走到穷途末路了。”

  虽然在当时北京市的相关领导以及7个部门的协调下,程京的公司得以挽回颓势,但这并不能让他高兴起来。“连我的公司都尚且如此,全国医疗行业的其他创新创业公司的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创新,被不少人视为中国不再旁落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但是,在国内经营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余载的程京,却深深感到政策才是工业革命的“右腿”,足以决定成功与否。

  “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政府部门多做什么,只是希望他们做减法。” “如果在很多地方管得很死,创造力如何释放出来!”百度总裁李彦宏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番呼吁,引起了程京的共鸣。

  回国创业10多年来,程京感受最深的不是突飞猛进的生物制药工艺,而是繁复的政府审批手续。

  “一个创新产品的审批效率极其低下。完成这些审批,如果顺利的话可能需要一两年,慢的话可能就要三五年。”程京的公司2009年报批的一项产品,现在还杳无音信。

  “谁有钱烧这么久,谁有耐心等这么久?”程京介绍说,潜心研发的产品往往在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窗口期,被雪藏在繁冗的报批文件中——与此同时,许多国外类似产品得以轻松进入、抢占市场,扼杀了“中国创造”的生命线。

  这样的现实,程京经历过,也愤愤不平:从产品到商品,这是工业革命的关键一役,“如果政策在这个环节失灵,甚至成为拖累,那么不管前期的投入有多大,都意味着付之东流。”

  从“产”入“商”的断裂带,正是程京所担忧的中国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是世界专利申请的第一大国,但是有谁问过转化率有多少、应用率有多少?靠着这些藏在高阁里、写在纸面上的创新成果,新的科技革命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作者: 2013-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