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2013年度“邵逸夫奖”名单公布 6位科学家上榜

来源:新浪传媒
摘要:有“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于昨日下午(28日)在香港公布2013年度得奖名单,6位科学家分别获得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大奖项,每项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评审会主席,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公布得奖人名单。三位科学家利用基因变异果蝇,做......

点击显示 收起


  有“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于昨日下午(28日)在香港公布2013年度得奖名单,6位科学家分别获得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大奖项,每项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评审会主席,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公布得奖人名单。今年为此奖的第十届颁发,颁奖典礼将于9 月23日在香港举行。

  今年的天文学奖颁给了英国天文学家史蒂芬•拜尔巴斯(Steven A Balbus)和美国天文学家约翰•霍利 (John F Hawley),以表彰他们对磁性旋转不稳定性的发现和硏究。吸积盘为天体物理学常见现象,但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未能了解到底有什么机制,可以驱使吸积盘系统内的角动量向外转移。拜尔巴斯和霍利发现的磁性旋转不稳定性 (MRI),成为目前解释吸积盘角动量输运机制唯一的合理方案。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来自美国的杰弗理•霍尔 (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 (Michael Rosbash)、迈克尔•杨 (Michael W Young)获得。花朵昼开夜合、人类晚间出现睡意这都是熟悉的现象,但生物时钟的本质一直显得十分晦涩。三位科学家利用基因变异果蝇,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从而揭示了操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数学科学奖颁给了来自于美国的统计学家大卫•多诺霍 (David L Donoho)。大卫•多诺霍在现代数理统计学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发了新颖的数学和统计工具,开创了在有噪声情况的最优统计估计算法,还建立了在大数据中实现稀疏表示和复原的高效率技巧。

  邵逸夫奖由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人邵逸夫先生于2002年创立,旨在表彰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或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科学奖,昨日公布第十届评选结果。来自美国的六位科学家,包揽天文、生命科学和数学三大奖项。评审委员会主席杨振宁表示,今届适逢邵奖十周年,歷届五十四位获奖人中,七人之后摘得诺贝尔奖,足以证明“邵逸夫奖已成为一个高水准的国际奖项”,至于得奖者半数来自美国,他强调评奖准则是只认水平而不看国籍。/本报记者 成野

  2013年度天文学奖颁给任教天文学的史蒂芬.拜尔巴斯(Steven A Balbus)和约翰.霍利(John F Hawley),表彰他们对磁性旋转不稳定性的发现和研究。吸积盘为天体物理学常见现象,但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未能了解到底有什么机制,可以驱使吸积盘系统内的角动量向外转移。拜尔巴斯和霍利发现的磁性旋转不稳定性(MRI),成为目前解释吸积盘角动量输运机制唯一的合理方案。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副主席杨纲凯说,“天文学的研究,并不见得以有用或者没用衡量,而是关乎我们和宇宙的起源。”

  发现“生物时钟”基因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来自美国的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 Rosbash)、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正如花朵昼开夜合、人类晚间出现睡意,这都是熟悉的现象,但究竟什么是所谓的“生物时钟”。三位科学家利用基因变异果蝇,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发现“昼夜节律分子机制”,包括发现哪些基因控制人体的生理时钟。

  数学科学奖颁给了来自于美国的统计学家大卫.多诺霍(David L Donoho)。大卫.多诺霍在现代数理统计学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发了新颖的数学和统计工具,开创了在有噪声情况的最优统计估计算法,还建立了在大数据中实现稀疏表示和復原的高效率技巧。

  组委会主席杨振宁,看?“邵逸夫奖”一路成长,他说,十年前奖项成立之初,组委会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特别担心会不会成功,会不会办了几年就不再办下去”,犹记得奖项始办一两年,收到大量推荐,“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奖,就填份资料来碰碰运气”。颁发几届之后,推荐数目逐渐下降,“大家一看,获奖人原来都这么高水准,在申报的时候就会谨慎很多,数学奖最明显。”

  歷届逾半为美国学者

  杨振宁续指,在邵逸夫奖的五十四位获奖学者中,七位在获奖之后膺诺贝尔奖。2008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奖者山中伸弥获得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2007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奖者罗伯特.尼科威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的邵逸夫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及布鲁斯.比尤特勒,和2006年邵逸夫天文学奖得奖人──索尔.普密特、亚当.利斯及布莱.施米兹,分别获颁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对邵逸夫奖评核准则的肯定”。

  谈到邵奖得主超过半数为美国学者(见表),今年又由美国学者包揽三项大奖,杨振宁表示“我们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科学成就,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科学是为人类,而非仅仅某一个国家做贡献”。

  邵逸夫奖(The Shaw Prize)由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于2002年11月创立,表彰在科学学术研究上取得“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成果的科学家。

作者: 2013-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