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综述:免费电子学术期刊被“钓鱼”引热议

来源:新华社
摘要: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登了一个听上去有点荒谬的故事:一名生物学家编造了一篇据称有高中以上化学知识就能看出造假的论文,投给304家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即免费电子学术期刊)“钓鱼”,居然有一半以上的期刊“上钩”。这次“钓鱼”事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少数人认为,传统学术期刊《科学》是在借机贬低较新且日......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登了一个听上去有点荒谬的故事:一名生物学家编造了一篇据称有高中以上化学知识就能看出造假的论文,投给304家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即免费电子学术期刊)“钓鱼”,居然有一半以上的期刊“上钩”。

    这次“钓鱼”事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少数人认为,传统学术期刊《科学》是在借机贬低较新且日益繁荣的开放获取期刊。但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开放获取期刊自身质量确实亟须提高。

    “i钓鱼”论文出自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农。他在10个月内,利用计算机程序编造了几百篇版本略有不同、但内容基本相似的论文。论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机构都虚构为来自非洲某些国家。为了显示作者母语不是英语,避免刊物编辑因论文英语过于流利而产生怀疑,他还特地用谷歌翻译将论文从英文翻译成法文,然后再倒译回英文。

    博安农自称,论文错误百出,任何有高中以上化学知识的人都能看出问题,所以刊物编辑看后本应立即拒绝刊用。但他向304家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居然有157家表示接受,只有98家拒绝,另有49家尚无回应,录用率近52%。

    这表明,这些刊物的审稿纯属表面文章,甚至可能根本没人审阅。一些刊物的确提出修改意见,但大多限于体例格式与语言表达。全部投稿中只有36份审稿意见涉及稿件的科学问题。有16份评稿意见认为论文很糟糕,但编辑还是决定录用。

    一旦刊物答应刊登论文,博安农就发信称实验出现重大错误导致结论不正确,要求退稿。但居然还有刊物回信说:“尊重您的撤稿决定,但如果你打算发表这篇论文,请告知我,随时愿意为您效劳”。总体而言,“中招”的学术期刊主要来自印度和美国,甚至包括知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与SAGE旗下刊物。

    与《科学》等读者付费订阅的传统学术刊物不同,开放获取期刊由论文作者付费刊用、读者可免费获取。过去十多年,这种模式显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争论也持续升温,尤其是部分期刊以学术之名敛财引起关注,有学者甚至专门在网上更新“敛财性开放获取期刊”目录。

    博安农说,开放获取期刊从理想化的起步到今天已发展成全球性产业。可惜多数期刊运作不透明,刊物编辑的身份、地点与出版商的财务情况通常特意掩饰。他援引有关科学家与出版商的话说,每个人都同意开放获取期刊是件好事,但问题是相当大一部分开放获取期刊接受的论文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科学》杂志则配发社论,认为开放获取期刊质量在下滑,亟须探索新方法予以提高。《科学》杂志文章发表后,“涉案”的某期刊总编辑表示将关闭期刊,并向学术界道歉。另一期刊的负责人则对“钓鱼”者表示谴责。

    由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承认,近来不严格遵守出版标准的开放获取期刊确实迅速增多,并称,DOAJ正在制定更严格的收录标准,以保证所收录期刊的质量。声明同时表示,“钓鱼”论文所涉及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开放获取期刊,不应波及全体。

    “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社协会”则表示,这次“钓鱼”事件揭示了一些问题,但也很有可能被人误读,因为这篇“钓鱼”文章存在局限性,包括所投稿的期刊不是作者随机选择的,而是从DOAJ以及“敛财性开放获取期刊”中挑选的,此外也没有基于订阅的学术期刊作为对照组等等,因此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挪威特罗姆斯大学的库尔特·赖斯在媒体上撰文说,《科学》杂志认为这次“钓鱼”事件揭示开放获取期刊的弱点,但原因并不是《科学》杂志所认为的论文免费,而是同行评审体系崩溃。

作者: 2013-10-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