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颅椎外科专家手到病除 瘫痪伊春姑娘走出病房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日前,19岁的刘波姑娘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走出三院骨科病房。她逢人便讲:“真没有想到我这么快就能恢复走路能力,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以走出病房了。”来自黑龙江伊春的19岁姑娘刘波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三学生,今年年初正当她卯足了劲准备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时,不幸降临了。三个月后,她已经瘫痪在床,吃饭都......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 19岁的刘波姑娘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走出三院骨科病房。她逢人便讲:“真没有想到我这么快就能恢复走路能力,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以走出病房了!是北医三院的专家给了我新的生命。”

 

    来自黑龙江伊春的19岁姑娘刘波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三学生,今年年初正当她卯足了劲准备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时,不幸降临了。她感觉双腿无力,走不动路,双手笨拙,写不好字,症状进行性加重。三个月后,她已经瘫痪在床,吃饭都要人喂。在当地一位骨科医师的指点下,父母背着女儿来到了北医三院,住进了骨科颅椎专业病房。检查发现,这是一个枕大孔区复杂畸形,继发严重寰枢关节脱位的晚期病例。由于寰枢关节已呈完全脱位状态,脊髓被上移进入枕大孔的齿状突顶压成直角,脊髓功能严重受损,并影响到了有了呼吸功能。如果不尽快手术去除脊髓压迫,生命不会维持多久。党耕町教授、王超主任医师组织颅椎外科专业组对病例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对这样严重脱位的病例,经口入路切除齿状突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会使症状加重。另外,刘波的枢椎后弓也有严重畸形,安置内固定的操作容易损伤椎动脉或造成骨质崩裂,使内固定失败,这就更增加了手术难度。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重症病例颅椎外科专业组成员没有退缩,在之前成功实施的148个类似病例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就制定出了手术方案。

 

    3月23日,刘波被推进了手术室。王超医师成功地为她施行了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经口咽入路做寰枢关节的松解复位术,在颅骨牵引的作用下,脱位的寰椎连同头颅逐渐被拔起,齿突同时下移,受压的脊髓完全摆脱了压迫,复位成功。紧接着,又为她实施了后路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在畸形的枢椎椎弓根部小心避开椎动脉和脊髓,钻出一个可用的螺钉通道,将直径稍细的椎弓根钛钉拧入,再将枕颈固定板弯成合适的曲度,连接固定枕骨和枢椎。在固定装置的作用下,寰枢关节进一步得到复位并被牢牢地固定。这样,在植骨愈合后,寰枢关节既可获得永久的稳定。术后,刚被推出手术室还不能说话的刘波,用力地拉住妈妈的手,告诉妈妈我的手有力量了。刘波恢复很快,四天后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术后的影像检查显示寰枢关节复位满意,脊髓已彻底得到了减压。

 

    相关知识链接:枕大孔区也称为颅椎区,这个部位位于头颅和颈椎交界处,生理活动度大,又是先天畸形的好发部位。由于比邻延髓生命中枢,在这里施术技术难度很大,一旦失误将造成高位瘫痪,甚至连呼吸功能也难以维持。许多骨科医师视这个部位的手术为“畏途”。北医三院2002年成立了骨科颅椎外科专业组。这是现今国内唯一的、专治颅椎区疾病的专业组。短短的4年时间,他们有多项原创的治疗技术,如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改良植骨方法的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以及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术。这些新技术已经累计实施了600例以上,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很低。由于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以往被认为很难治的寰枢关节病例,在这里可以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王超医师设计的两种针对寰枢关节不稳的内固定器械,已经取得准字号批文,成为商品化的内固定产品,由于在国内生产,成本很低,销售价格仅相当于进口器材的五分之一。很多经济条件差的病人也能承受得起治疗费用。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病人的住院时间越来越短,痛苦越来越小。所有病人都不须术前卧床做颅骨牵引,不须术后戴任何颈部支具。轻症病例术后很快就可恢复工作或社会活动。

 

(三院)

 


作者: 2006-4-26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