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党在我心中》征文(一):回忆——在歌声中流淌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近日,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在医学部范围内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是的,我是用心在唱这首歌,歌声让我想起近半个世纪前那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战斗岁月,想起地下团(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们不畏艰难险阻,团结奋进的日子。歌声让我回忆起当年我们这......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近日,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在医学部范围内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医学部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共收到稿件178篇,很多文章内容生动,感情真挚。即日起,北医新闻网将以“党在我心中——每日一文”为题对部分优秀文章进行登载,以餮读者。

 

(宣传部)

 

    那是一九九八年,在北京医科大学举办的迎新春联欢会上,教工合唱团演唱的第一支歌刚刚收拍,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站在台上唱这支扣人心弦的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随着歌曲那起伏跌宕、气势雄浑的旋律,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仿佛又回到参军时告别亲人的情景。当那美妙的混声动情地唱到“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时,我盈眶的泪水,涌出双眼。谢幕后,指挥深情地说:“团长(那时我是合唱团团长),你哭了,唱得太投入了。”是的,我是用心在唱这首歌,歌声让我想起近半个世纪前那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战斗岁月,想起地下团(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们不畏艰难险阻,团结奋进的日子;歌声让我回忆起当年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唱着歌儿,告别家乡和亲人踏上征途的动人画面。

 

    一九四九年初,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战线南移。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国民党统治日暮途穷,面临全面崩溃。人民盼改革现实的热情高涨,许多青年迫切希望投身变革的洪流。当时,我即将初中毕业,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不公,在我的心灵中孕育着改变它的冀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在这时,党领导下泉州地区第一个地下团在我的家乡成立了。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诞生后,开展了许多活动,教育引导青年们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地下党员的启发帮助下,我和几位同学参加了读书会,如鱼得水似的阅读着既新鲜又让人心动的非常有意义的书籍。如一本《社会发展简史》,轮转到我们手里,封面都快磨破了,虽然对书中说的不能都理解,但却初步知道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知道穷人受压迫受剥削,共产党领导大家闹革命是得人心的。还有剧本《白毛女》,读后我们更容易接受,更有吸引力。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慢慢地在我们纯真的心灵里,开始萌生着革命的要求。接着又读了《穷人的故事》、《刘巧团圆》、《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等书籍,这又在我们面前展现另一天地,那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翻身闹革命、当家作主人的天地。我的思想在阅读中进步。一九四九年六月,经地下党员苏淑琼(现厦门大学离休干部)介绍,我光荣地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团那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勇敢者,不怕死,不怕牺牲。入团后,团里有许多油印的书刊,如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等,要求新入团的同志抓紧学习,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其中最难忘的是为游击队缝制服装(配合解放军解放家乡)和练好迎接解放军的歌曲。

 

    制作游击队队服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这些女团员们。面对一匹匹蓝灰色的粗布,我们这些小青年有些无从下手,然而这是团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会就学。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可难啦。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最后决定分头找人学,我就是找了妈妈的好朋友邻居胡椒大婶学的。妈妈同意我利用晚上去学点手艺,大婶很耐心地教我使用手摇缝纫机,锁扣眼……。大家初步掌握一些缝纫技术后,在两位从乡下来的同志指挥下(后来知道他们是游击队员)很快分工剪裁、缝制、锁扣眼、钉扣子……女团员们把整个暑假都贡献了。眼看游击队服一件件制成,捆成包裹,由“交通”偷偷地,巧妙地躲过人们的眼光,送到游击队所在地,我们心里的高兴是说不出的,也是不能说的,只有把欢乐写在脸上。

歌声最能表现人的心声,我们用歌声迎接解放,用歌声表达对党的热爱,用歌声抒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线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光明和希望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的队伍来了》,唱着这首歌,就像看到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我们走来。多么想快快见到我们的队伍啊!“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又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可是,我们是处在秘密的环境里,万万不能唱出问题。我们经常躲在一位老师的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偷偷练唱,万一来人,就假装读书做作业或者议论学校上课的事。每次只有在唱完歌回家的路上,是最放松的时刻,大家连蹦带跳,嘻嘻哈哈,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家乡解放了,我们这群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学生,迎着灿烂的阳光,引吭高歌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在学校里团员要带头学好功课还要积极参加街头宣传,投身民主建设,土地改革……。日子飞快地过去,冬去春来,我们渡过金色的岁月,我们愉快地学习着,在活动中眼界开阔,能力也在不断地长进,我们慢慢长大了。

 

    一九五零年底,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加紧进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号召人民抗美援朝,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打败美帝国侵略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时,全国各地青年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参干。我们学校一批青年团员带头报名参军了。说是服从分配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接受军事教育。我们的队伍在福州集中,轮渡南平,坐军用大卡车绕着武夷山脉,路过上饶集中营,参观稍息后进入江西上饶才坐上火车,到了上海。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生病的,想家的,想回学校继续学习的,害怕在盘山路上遇到土匪的……。解放初期,福建没火车,“行军”将近一周才到达我们的军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医大学。走进军营的那一时刻,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军歌振奋了我们的心,唤醒了内心的自豪感。我们马上就是一个光荣的战士了。

 

    我能顺利地走进军营,真是阻力重重的“艰苦的历程”。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在当时要越过多少事俗的壁垒啊!人们议论暂且不说,要说服母亲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程”。当时,父亲在厦门的生意倒闭,在母亲心中,我是她大女儿,是她最大的帮手。她希望我毕业后到附近乡下当个小学老师,还可以帮弟弟妺妺学习。当听说我报名参军,开始以为是开玩笑。我怎么说她都不同意,我们一起报名的同学到家现身说法也无济于事。后来还是请来了陈文老师,陈老师是在马来西亚参加抗日时加入马共,解放战争去延安未果。事后,又调回闽南,担任过国民党起义部队325师政治代表,部队改编后,就调到我所在的养正中学当政治老师。他与我父亲既是同学,又是从小称兄道弟的结拜兄弟,他真行,把我妈妈给说服了。从那以后,我又多了一位父辈师长,他从各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陈文老师已于2002年4月在厦门过世,我永远怀念他。

我是带着师长的关怀,慈母的期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我感谢老师,也感谢我的妈妈,她一生勤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她的聪敏贤惠得到亲友邻人的夸奖。她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十分“明理”,她毅然同意我参军,使我能安心在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长。无论是军医大学的学习或是在华东军区卫生部工作,还是在徐州陆军医院(现名七十七医院),她总是不断来信鼓励,同时以她积极的行动,获得政府表彰,当上了县级军属模范。而当接到我在部队立功的奖状时(52、53年立过两次三等功)她和亲朋好友都为此高兴。母亲的诸多高贵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1996年12月母亲离我们而去,在追悼会上,剧作家许书纪先生送的挽联:“爱心无价春晖暖,治家有方孟母贤”,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母亲柯爱治的一生。

 

    五十多年来,我没忘记自己入团的誓言。1955年从部队转业时,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再去学习,向单位请半年假,专心复习后,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我所喜欢的新闻专业,五年学习中,入了党,当了“三好学生”,还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论是在新闻和外交战线上,还是在大学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有一个信念鼓舞着我勇往直前,迎着曙光不断进取。

 

    历史的步履飞快地走进二十一世纪,蓦然回首,既感到时光的快速流逝,也不为岁月风霜消磨宝贵青春而悔恨。如今,在“夕阳如画”的生活里,活着真好!

 

(侨联  陈淑华)


作者: 2006-6-14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