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科学对待“禽流感”,不必谈“禽”色变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正当我们满怀喜悦跨入2009年新春、期待牛年春节来临之时,2009年1月6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地区出现一例人禽流感死亡病例”,北京启动了预防人禽流感二级预案,“人禽流感”一下子变得离我们不再遥远。为什么从世界卫生组织到中国政府,从临床医生到普通百姓均对“人禽流感”如此高度重视。因为“人禽流感”有着高......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  高 燕       WHO 在《1996 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曾警告说:“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正当我们满怀喜悦跨入2009年新春、期待牛年春节来临之时,2009年1月6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地区出现一例人流感死亡病例”,北京启动了预防人禽流感二级预案,“人禽流感”一下子变得离我们不再遥远。       为什么从世界卫生组织到中国政府,从临床医生到普通百姓均对“人禽流感”如此高度重视?因为“人禽流感”有着高达50%~70%死亡率,此外人们担忧当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时有可能导致人类大流行。尽管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只要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传染病是能够预防的,即使出现严重突发事件,也完全有把握将其控制。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最早发现于一百多年前的意大利,而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所有禽类都对禽流感易感,感染之后死亡率接近100%。近年爆发的A/H5N1的大流行,始于2003年中期,源自东南亚地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严重的流行,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国家同时受累的记载。A/H5N1还被证实非常顽固,广泛流行的危险性将持续存在。禽流感病毒通常情况下不会传染给人,与禽类直接接触,或者与禽类粪便污染的表面或物体直接接触,是目前认识到的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迄今发现的大部分人禽流感病例均可追溯到接触病禽的流行病学史。值得注意的是家鸭可以携带禽流感病毒而不发病,这可能是有些散发病例追踪不到接触病死家禽的原因之一。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是对热、消毒剂、紫外线不稳定,煮沸(100oC)1~2分钟病毒完全失活,因此煮熟的禽类和禽产品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任何病例是因为食用了煮熟的禽类和禽产品而感染。       自1997年中国香港确诊第一例A/H5N1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目前已有中国等15个国家发生了人禽流感病例,截至2009年1月9日全球共报道393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中国报道31例。因为可能在密切接触的同时常伴有相似的禽类暴露史,使得对A/H5N1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判断复杂化,因此可能发生有限的人-人传播。然而持续的传播未被证实,且没有超过一代传播的证据。迄今为止,尚未证实A/H5N1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造成人-人的传播,社交接触不会传播A/H5N1。现有的证据研究表明,A/H5N1不易在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之间传播,在遵守飞沫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的医务工作人员中没有发现感染病例,预计近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触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时应该实施标准预防和以传播途径为基础的预防措施;教育患者遵守呼吸道卫生习惯。       只要我们科学对待“禽流感”,严格按照感染控制措施去做,“禽流感”可以预防,因此不必谈“禽”色变!   (人民医院供稿)

作者: 2009-1-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