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端粒酶可作为胃肠肿瘤诊断标志物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由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表明:通过检测胃癌、肠癌端粒酶活性,确定端粒酶是胃癌、肠癌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事件。临床中,端粒酶可用作胃肠癌诊断和辅助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研究结果还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可显著降低肠癌细胞系(LS-174T)细胞端粒酶活性,其机理是A......

点击显示 收起

 

    由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表明:通过检测胃癌、肠癌端粒酶活性,确定端粒酶是胃癌、肠癌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事件;临床中,端粒酶可用作胃肠癌诊断和辅助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研究结果还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可显著降低肠癌细胞系(LS-174T)细胞端粒酶活性,其机理是As2O3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诱导癌细胞凋亡,进而达到抗癌目的。其结果显示,As2O3有望成为以端粒酶为治疗靶点的抗大肠癌新药。近日,这一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研究表明,在85%以上的各类癌细胞中,端粒酶都会表现出活性。作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的表达是多种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共同途径。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就可以控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在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下,王锡山教授课题组经过系列实验研究,发现胃癌、肠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端粒酶的高表达,其中胃肠癌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高达90%以上,与正常组织的约5-10%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别。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胃癌、肠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性方法,这对临床胃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有所帮助。如术前活检标本具有高端粒酶活性,则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比常规扩大,这对提高胃肠癌病人的生存率具有现实意义。课题组在对肠癌研究时还发现,端粒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端粒酶作为扼杀恶性肿瘤的靶点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王锡山教授课题组通过进一步观察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一种以端粒酶为治疗靶点的抗大肠癌新药。研究表明,As2O3可显著降低肠癌细胞系LS-174T细胞端粒酶活性,As2O3对LS-174T细胞端粒酶提取液中端粒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As2O3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增强,说明As2O3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裸鼠移植癌体内端粒酶活性检查发现,As2O3腹腔用药组和As2O3瘤内用药组的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由此可推测,As2O3抑制肠癌细胞系LS-174T细胞及其移植癌的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的抗癌机制之一。这种抑制机制在于As2O3可通过抑制影响端粒酶活性的转录因子c-Myc、Sp1和活性氧类(ROS)来抑制端粒酶活性。在体内实验中,As2O3的抑癌效果具有显著意义,As2O3瘤内用药组明显高于腹腔用药组,这为As2O3治疗肿瘤的局部用药和介入、腔镜下用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实验基础。

    专家评价指出,本课题在国内填补了以端粒酶为靶点诊治大肠癌的空白,开辟了一条大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途径,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撰稿:衣晓峰 孙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