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南京中医药大学

“力做经方传人,发展中医事业”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中医药文献在我心中”学术活动纪实12月9日-10日,应我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学术报告——《〈伤寒杂病论〉是如何撰成的》及《〈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冯世纶教授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先后师承北京的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名老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文献在我心中”学术活动纪实

 

12月9日-10日,应我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学术报告——《〈伤寒杂病论〉是如何撰成的》及《〈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报告会还荣幸的邀请到了我校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原伤寒论教研室主任顾武军教授主持。

 

 

冯世纶教授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先后师承北京的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名老中医,而专注于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理论研究,整理总结了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他认为,《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剂及其适应证主要来自于已佚的《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的主要理论——六经理论,不是原封照袭古代易学、医经的六经理论,而是张仲景根据《汤液经法》,批判地继承了史前的道家、医家的方证经验和八纲、五脏辨证理论,而重在弘扬八纲辨证、摒弃五行五脏辨证的基础上,加入了半表半里病位概念,创建了以八纲为基础的六经辨证理论,撰成了《伤寒杂病论》。其他理论如反映于方证中的气血、营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痰饮、水毒、瘀血等理论概念,亦主要来自于《汤液经法》,部分来自史前的医经。也就是说,《汤液经法》是《伤寒杂病论》的“祖祢”,张仲景并非据《黄帝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包括《内经》在内的诸多医经著作不过是其“东邻”而已。因为,医经重在脏腑经络运行生理,而经方重在疾病在人体的反应症状及对证治疗方药,这就决定了《黄帝内经》与《汤液经法》各自不同的学术特点。

关于这些学术观点,国内的杨绍伊、章太炎、胡希恕、岳美中、刘渡舟、马继兴、钱超尘、李茂如以及日本学者山田正珍、大土冢 敬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识。但由于这些观点并未见于现行中医高等教育的教材,甚至与教科书的理论观点相左,因此,现场的师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疑问,冯教授给予了一一解答。报告会后,利用休息时间,冯教授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部分师生作了更深入的交流。

 

 

提倡学术争鸣也是此次“中医药文献在我心中”学术活动的主旨之一。冯教授不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不同的学术观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谦逊、他的“求是”精神更显他的学者风范。

 

作者: 文献所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