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聆听“大医”的声音

来源:仁济临床医学院
摘要:什么是“大医”,一个“医匠”只会医病,一个医人却会医“病人”。而如果只医“病变”则会导致“医死”的结果……林教授此番话教会我们,成功地行医不是每天机械的看50个病人——这就和药房里卖药的没什么两样了——而是要融入仁心和智慧。医治病人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变化的过程,每一位病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将课本上的知......

点击显示 收起

    6月8日下午,仁济医院邀请院客座教授林延龄先生作了题为“医学人生”的讲座,他用精心编排的图片与文字切切实实地给师生上了一堂“人生”之课。
    林教授分别就“工作”、“系统”、“经验”、“真实”、“实验”、“专业学习”、“研究生的学习”等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许多道理。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渗透到了医学生涯的各个方面。“做好眼前的工作”点醒我们不要一味的好高骛远,渴望追求成功的话就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医生的基本品质为:适当保持距离、行事中的德行、十分的资质、谦卑与镇定沉着。
    什么是“大医”,一个“医匠”只会医病,一个医人却会医“病人”。而如果只医“病变”则会导致“医死”的结果……林教授此番话教会我们,成功地行医不是每天机械的看50个病人——这就和药房里卖药的没什么两样了——而是要融入仁心和智慧。医治病人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变化的过程,每一位病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生拉硬套,千篇一律地对待每个个体。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医匠”在诊断时会考虑“这个病人是因何来看病,病程为如何如何等,初步诊断为……”;而一个“医生”还会知道这个病人家住何方,家庭情况如何,有哪些爱好,做什么工作等等等等,然后再结合疾病的种种表现做出诊断;最后,一个“医死”则会看一张X光片就诊断说“这人是肺炎!那人是胃癌!”可见,要治愈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关心,而不只是停留在研究“病”与“病变”。
    临床、教学、研究,林教授结合人生,结合自身经历,结合艺术,结合伟人的言语,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了医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新思路。当然,这一课引发的成效远不止这些,其中的许多道理还需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去慢慢实践。   
作者: 2006-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