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组织观看“轮椅上的天使”

来源:研究生院
摘要:6月5日,根据已故“人民的好医生”陈海新同志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话剧“轮椅上的天使”在上海艺海剧院首映。我院学生刚踏入剧场大门,便感受到与往日观看话剧那种轻松欢快不一样的气氛,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打闹嬉戏,剧场大厅内摆满了有关陈海新医生生前照片和生平事迹宣传板,来这里观看“轮椅上的天使”首映的人们,男......

点击显示 收起

    6月5日,根据已故“人民的好医生”陈海新同志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话剧“轮椅上的天使” 在上海艺海剧院首映。我院学生刚踏入剧场大门,便感受到与往日观看话剧那种轻松欢快不一样的气氛,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打闹嬉戏,剧场大厅内摆满了有关陈海新医生生前照片和生平事迹宣传板,来这里观看“轮椅上的天使”首映的人们,男女老少,都会在此驻足停留,再一次重温和悼念我们身边的这位人民的好医生。
    “平地木,普通的中草药,其貌不扬,不争阳光,不争肥料,只要依附于一、二枝竹子,便能不声不响地生长,但是药效却显著”。突然剧场的灯光开始暗淡,舞台背景出现了大幅的陈海新同志照片和一株株的平地木。“平地木”——是陈海新生前喜欢用来比喻自己的中草药,也是她平凡一生的写照。“我的病无药可医,生命注定短暂,所以多做一点工作,我的生命价值也就更大一点。” 陈海新医生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么做的。随后的舞台背景转入点点繁星,“我愿做这浩瀚星空中的一颗普通的星星,在一个平凡的角落闪烁着自己的微弱的光芒”。接着“小海新”便出现在舞台中央,顿时大家似乎回到了30多年前海新开始患病那个年代,演员的精湛表演,把我们仿佛都带到了真实的陈海新的身边——她从小由于患先天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而导致大半身瘫痪,不能完全站直,身体30度右倾,站立和走路的姿势都与正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即使患有这样的残疾,海新依然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未来人生美好的追求。她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医生。随着舞台场景的变换,“海新”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由于自己行动不便,又要按时赶到医院上班,海新每天要比平常人早起两个小时,坐在自行车后座由父亲推行着上下班,成了这十几年来浦东新区每天和谐而感人的一道风景线;由于海新行走不便,为了尽量少花时间上厕所,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用来给病人看病,陈海新上班时间只喝半杯水,仅仅在午饭时间由母亲搀扶着她去一次厕所;2006年的最后一天,陈海新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天上班,也是最后一次自己为病人看病的机会,在她两个眼球几乎不能聚光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病痛为最后34名病人看完了病,病史的书写是如此的详尽,以便自己离开后别的医生能更好地接诊自己的病人。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海新依然惦记着祖国、惦记着人民,毅然说服了家人实现了自己最后一个心愿——遗体捐赠。此时此景,大家的眼眶都开始湿润,所有的这一幕幕感人场景,演员们都将其原本地还原到了观众眼前。剧末,当主持人邀请陈海新的父母上台,同演职人员一起与观众见面时,现场的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起立,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个“英雄”的家庭致敬。整部话剧,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陈海新,还原了海新的每一个生活事迹,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为我们身边的这位好医生而骄傲和感动。
    陈海新医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美丽笑容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她的“平地木”精神将永驻人们的心间,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格言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引导着我们沿着海新医生的光辉足迹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了人民的需要、为了祖国的明天而无私地奉献出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光和热!

作者: 2007-6-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