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三院医疗队在耿达乡已奋战20余天

来源:三院宣传科
摘要:5月31日至今,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三院感染科主任许洁带队的第三批医疗队在四川震区汶川的耿达乡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多星期,成为目前在震区前线驻守最长的一支医疗队。他们在二十余天的日子里,不断克服气候不适、条件艰苦、余震威胁、山高路远等多种困难和风险,驻守阵地,坚持为当地百姓开展医疗救援工作。这支由感......

点击显示 收起

    5月31日至今,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三院感染科主任许洁带队的第三批医疗队在四川震区汶川的耿达乡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多星期,成为目前在震区前线驻守最长的一支医疗队。
    他们在二十余天的日子里,不断克服气候不适、条件艰苦、余震威胁、山高路远等多种困难和风险,驻守阵地,坚持为当地百姓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这支由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许洁,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广林,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皮肤科主任马勇和主管护师徐晓燕五人组成的医疗队在组建时就得知,此次医疗队将奔赴地震受灾最为严重,条件极为艰苦的汶川地区。面对充满未知数的任务,医疗队员们没有丝毫畏惧,而是做着最充分的思想和物资上的准备。
    5月29日下午从上海出发到达成都,第二天在双流机场等候直升机空降耿达乡,然而天气的原因几次登机又几次返回,直到5月31日的下午,才顺利抵达耿达乡。这时,大家第一次意识到天气成为耿达乡和外界沟通的重要因素。
    到达耿达乡,医疗队员顾不上休息,放下行囊就开始抓紧时间了解当地情况,安排下乡巡诊方案和线路。耿达乡下属3个村,每个村有数量不同的小组,各村组之间分布较散,从驻地到最近的村组也要走十公里的山路。由于耿达乡地处高山峡谷地带,距震中只有十余公里,因此地震发生后,耿达乡电力、交通、通讯完全中断,山体沉陷,灾情十分严重。虽然经过各部门的抢修,重建,但通讯信号和用电仍处于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状态,交通也因为不断发生的山体滑坡而很难启用。就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院医疗队的5名队员不畏艰险,在余震、泥石流、滚石不断的情况下,每天背负医疗工具,走村串户,对全乡所有的驻军和百姓临时安置点送医送药,20余天,他们徒步走遍全乡20个村组,救治乡民六百余人。同时,他们还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海报方式,向灾区群众传授防疫知识,提高灾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帮助当地培训防疫工作人员和建立灾后疫病预防监测网络,使当地能够尽早恢复灾后卫生防疫的自救能力,赢得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高度评价。
    在耿达乡开展医疗救援的日子,为了更好协调和其他救援队伍的工作,在许洁队长的带领下,他们和驻军一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火线发展了一名解放军医生。杨广林医生,在得知上海民盟给了他2000元慰问金时,当即打来电话要求把慰问金作为特殊盟费捐给灾区;马勇,回族,由于饮食上的限制,在耿达乡的日子里,是靠着吃着茄子,卷心菜和一天2顿稀饭来支撑他1.78米的个头每天翻山越岭下乡巡诊。
    一次在龙潭乡,一位藏族大妈拉住他们的手说:感谢上海医生,感谢政府和共产党,你们到这么远来帮助我们真是太感谢了,你们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父母在家也担心着呢,一路平安!老人的话语让队员们深感自豪和骄傲!
    根据卫生局的安排,此次耿达乡的医疗救援任务为期2周,之后由其他医疗队来接班。然而由于天气的原因,唯一与外界联通的直升机一直无法飞行,因此完成计划医疗救援任务的医疗队员仍在耿达乡驻守。由于只准备了2周左右的随队物资,因此在耿达乡驻守的第21天,尽管平时队员已经省吃俭用,可食品和水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据队员发来的消息:目前他们的情况已经惊动了当地乡政府和军队,一箱矿泉水已被紧急送至驻地,队员们虽然身体比较疲惫,但仍斗志昂扬,他们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守耿达乡,出色完成任务。
作者: 2008-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