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解放日报】用“中国方案”看好国人的病

来源:解放日报
摘要: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每年70多亿诊疗人次,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临床病例资源,然而国内临床诊疗方案基本都是采用国外的。面向“健康中国”,这对没有建立起来的关联之间,缺失了什么。在上海,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拥有十余家附属医院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近年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先行先试如何补......

点击显示 收起

  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每年70多亿诊疗人次,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临床病例资源,然而国内临床诊疗方案基本都是采用国外的。面向“健康中国”,这对没有建立起来的关联之间,缺失了什么?

  在上海,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拥有十余家附属医院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近年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先行先试如何补好“短板”。在全院面向研究型医师、临床专职研究员队伍进行的专题培训中,中科院院士、院长陈国强为他们站台打气,“让我们的医生从培养小鼠和细胞做实验、发SCI论文、申请自然基金,转变成为利用临床资源去解决一堆临床问题,获得一批临床研究成果。”

  也就是说,临床医生的研究不能只在实验室,而要在病床边。所谓世界一流的医学学科,是开创更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符合中国人特点的规范诊疗方案,用中国方案看好国人的病。

  扭转临床医学科研指针

  在重视科研的氛围下,连不少非专业人士也知道了三大国际学刊:《科学》《自然》《细胞》。然而,殊不知在世界一流医学院的视界内,这“三大”只是重在基础研究,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则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从诊断标准到手术范式,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导向临床应用。中国科研人员的名字频频见诸“三大”,但一年之内鲜有发在“四大”上的高水平文章。

  在这一点上,陈国强就被“刺激”过。在对德国某大学附属医院的访问中,他发现,仅那一年对方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7篇论文。与这家只有四五百张病床的外国医院相比,上海交大医学院各大附属医院拥有1.7万余张病床,但这种临床资源的优势似乎还没有转化为胜势。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6年夏天公布的评审结果,当年交大医学院共获得505项基金项目,项目数连续第7年位列全国医学院校之首,直接经费资助达2.32亿元。不过,医学院没有“躺”在这些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基金项目上,因为它们大多数还不能直接用于临床诊疗,不完全是世界一流医学院的采信标准,因此必须扭转临床医学学科的科研指针。

  这块“短板”也在国内普遍存在。陈国强院士表示,我国的临床诊疗领域仍停留在“进口大国”阶段,迄今为止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国际诊疗指南完全采纳还比较少见。

  探索中国医学“新国标”

  人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环境也不同,不能一直紧跟“西风”,将中国健康事业长期寄托于他国制定的标准上。把中国医学推向国际医学的标准话语体系中,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临床医生接受。

  其实,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振义院士,就曾在高死亡率血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疗中,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诱导分化治疗,获得80%至90%的缓解率。维甲酸原是治疗皮肤病的,正是“老药新用”的临床研究,才证实其对APL有效。最终,同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陈赛娟等人,将全反式维甲酸和类似“砒霜”的砷剂结合运用,创建了两药协同靶向治疗的“上海方案”,使APL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后辈医者也在探索。如今,患上尿毒症,除了肾移植,必须做透析。其中,腹透方案在腹腔内藏入小管,注入约2升的腹透液,每日体内外交换若干次,可以居家自助进行。但问题来了,一天该换多少袋腹透液呢?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牟姗介绍,按照国际上的临床指南,要看一个关键指标——“尿素氮清除率”,原来是2.0,达标的话需要四五袋腹透液。可外国人“人高马大”,与中国人体型不同,国内临床指标“1.7”是否可行?

  作为交大医学院首批研究型医师,方炜等人用了两年时间,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了500例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中国版标准的科学性,可以减少腹透液交换次数,减轻病人负担。因为一天减为3袋,仅医疗成本就可每日省下约40元。目前,各地医疗机构腹透方案基本都采用了这项“新国标”。

  方炜等人的临床研究并未画上句号,他们还在跟踪患者,通过五年乃至十年随访,进一步完善疗法,使之更为安全有效。

  交叉融合解决临床难题

  一线医生在临床做研究的同时,医学院校的研究员也需面向临床做基础研究。为此,上海交大医学院开始通过申报与遴选机制,在国内率先建立起“双百”人才序列,重点予以专项支持,让首批百名“研究型医师”与百名“临床专职研究人员”形成交叉融合体系,解放各自应有的创新能力,双向转化研究成果。

  根据这项新机制,全院系统加以激励和引导。对每位研究型医师,上海交大医学院每年给予10万元津贴,所在医院再配套10万元。同时,医学院再给每人50万元,医院也再配套50万元,作为其百万科研经费。百名临床专职研究人员,也享受如此津贴。

  医生这一生开的刀总是有限的,而其研究出的手术范式则是可复制推广的。去年,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范先群领衔的项目“眼眶外科修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他的学生、九院眼科副主任贾仁兵博士,此次入选首批研究型医师,专攻眼肿瘤眼眶病临床研究。贾仁兵在美国一家著名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时,就观察到他们在科研到临床之间不断折返的转化医学意识特别强烈,一年时间就参加了60多个学术讲座,其中有不少听讲者都是刚刚做完手术的医生——连手术服还没有来得及换下。

  范先群教授表示,医学院“双百”人才计划的实施,重点在于为附属医院培养善于从临床发现问题的人才队伍,通过临床医生和专职研究员的团队协作攻关,完成从病床—实验室—病床的转化过程,同时要打破附属医院之间的藩篱:让医学院内同一学科的不同医院,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联合攻关,完成聚焦临床具体问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难题,提供治疗和指南。

 

作者: 201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