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前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国著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李衍达先生。郭桐兴:今天我们主要想请李老师就生命与信息的关系这一问题谈一下他自己的观点。......

点击显示 收起

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前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国著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李衍达先生!李老师,您好!欢迎您!  



李衍达:谢谢。  



郭桐兴:今天我们主要想请李老师就生命与信息的关系这一问题谈一下他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想问您一下,您是一位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专家,为什么您对生命科学如此感兴趣呢?    



李衍达: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我。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出来以后,我就开始关注生命科学的研究,因为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读了人类的DNA序列,人类的30亿个碱基对的次序,都测出来了。这个是一个大的事件。因为虽然是一本天书,但是这个天书隐藏了人类的生命的奥秘,也可以说是解读生命本质的一本书。如此大的信息量提供出来了,当然是我研究信息的人非常感兴趣的,我对一切的数据都感兴趣。因为它中间隐藏了很多我们需要分析的信息和信号。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出现当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其实我也意识到,生物学的研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出来以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里。不仅是进入到分子水平,也进入到研究生命本质的一个阶段。这个研究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将对21世纪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可能。  



因此无论从信息科学的意义上或者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意义上,我都非常有兴趣。所以7、8年前,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事情。正努力的去想介入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  



郭桐兴: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生命交叉科学的研究中心,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李衍达: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很自然的,我知道现在在美国有很多很著名的大学,包括斯坦福、MIT都建立了生命研究中心,还有其他的学科,其他的学科包括物理、数学、计算机,其他的包括比如说信息都介入了。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个很自然,首先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了那么大的数据,生物学家觉得难以管理了,所以需要计算机学家帮他建立数据库了。这么多的序列,他就需要分析了,所以就需要计算机专家帮他进行分析了。数据分析以后,为了分析这个数据,他就需要建模了,所以数学家就建模了。当然牵扯到化学家、数学家都在建模里面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光建模还不够,还得要研究模型内部这些生物分子之间的关系。涉及到调控的问题了,所以现在我们也发现很多调控的专家介入了。这其实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深层次。它使得生物学已经脱离了描述性的,实验性的科学,而进入到一个定量分析,可以预测,甚至可以寻找生物内部的规律的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光靠生物学家,大概是不够的。所以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后调控专家介入,我认为是非常必然的。这也说明原来科学本来是一个整体,只是人为的把这些东西分开。当你要研究一个综合性的,实质性的问题的时候,那么所有的科学手段都要利用。  



郭桐兴:还必须要多学科的共同介入。  



李衍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对事物形成一个理解。所以我也觉得,其实不仅是生物学,所有的科学,在现阶段,都进入了一个交叉融合的阶段,交叉学科变成了一个前沿学科。从科学本意来说,这是必然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人为的把学科硬性的隔离开来,而应该从问题研究的实质出发。生物科学或者是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中心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不过它反映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而已。  



郭桐兴:李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基因就是DNA,它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李衍达:DNA序列是由核苷酸所组成的,有四种核苷酸类型来组成一个DNA序列,相当于我们如果用信息学的概念来说,有四个字母。它排列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序列,人类DNA序列大概有30亿个碱基对,所以是非常长。但是因为它的字母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所以就可以组成不同的字母的组合。  



郭桐兴:这30亿个碱基对的基本功能大概是什么情况?  



李衍达:如果大概来说,有一部分是编码——蛋白质,大家知道生物行使功能主要靠蛋白质。蛋白质又是由2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序列,首先你要编码不同的蛋白质。但是这个编码要由核苷酸来编码,所以一部分编码就组成人体或者是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基本构建。这个部分大概占DNA序列的2%到3%。其余大部分的,除了一些重复序列,备用序列以外,现在我们猜测,可能是用于解决这个蛋白质和基因蛋白质之间,或者是基因之间相互调控的。也就是说,这个序列,它要从开始发育成一个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体的发育过程。它需要有一个程序来调控它,什么基因开始要打开,要表达,这些基因怎么相互作用,最后怎么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配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个调控程序是非常复杂的。  



郭桐兴:应该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李衍达:非常非常复杂。如果打个比方,一个计算机,你想,我要设计一个程序,使得从DNA序列开始,给它组合起来,组成生物的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然后还要它合起来,这个程序,我设想过,非常困难。我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编。但是竟然各个生物体都编了一个这样的程序,这个程序非常严格,不能错的。一错了以后,你的鼻子可能长在脑袋顶上,空间不对了,时间不对也不成。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程序。我想相当多的序列,就编了这个程序。就好象计算机有存储器,它也有不同的软件程序一样。



郭桐兴:其实刚才您介绍基因是由核苷酸这个物质组成的。本身核苷酸也是一种物质,应该是本身它没有生命的。由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的组合,组成了有生命的一个生物。这个其实按道理也是非常奇妙的一个现象。  



李衍达:没错。这个现象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如果简单来说,生命的出现是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无中生有。  



郭桐兴:您说的很形象。  



李衍达:无中生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包括过去很多科学家都不理解。所以人们总认为,生命的产生总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所以有人说,是不是就是因为有灵魂。人死了,灵魂跑掉了,所以就从生又变成了死。所以很多人就想寻找这个灵魂,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人死之前用个天平称一下,死了以后再称一称,有没有什么变化。就反映这个灵魂跑掉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问题。当然也说明人,这个生和死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到底原因何在?其实据我看,科学发展到现在,特别是近代研究,所谓复杂系统,其实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所谓复杂系统,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性,就是系统的整体的特性可以是分部分所没有的。比如说分部的具有这个特性,他们之间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它可以出现一个新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每一个分部所没有的。  



郭桐兴:您能给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李衍达:我打个比方吧!大家每天都会坐出租车上班,出租车它都走在这个路上,其实北京市出租车司机最头疼的就是堵车了,因为出租车之间走来走去,互相就会出去一个堵车现象。如果单个出租车没有这个现象,这个堵车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一种整体现象的涌现。因为单个车没有这个问题,仅有多个车实现相互联系的时候出现了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对所有的车都产生影响了。而且这就是所谓系统出现的一种新的特性。这个新的特性是系统之间产生的。很多出租车司机每天晚上都预测一下,明天哪个地方堵车。结果大多数都发现,恰恰昨天不堵车的地方今天就堵起来了。因为大家都想着那个地方不堵。所以它也说明这个涌现也是一种难以预测的现象,这是符合复杂系统理论的。所以复杂系统理论涌现特性的出现,如果概括来说,就是无中生有。所以了解了复杂系统的现象,再把它应用到生命现象,你就很容易理解生命的出现。  



郭桐兴:您讲得很形象。  



李衍达:生命的研究离不开复杂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信息科学复杂系统的研究。  



主持人:现在好多人都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谜,就是目前人类最解决不了的一个难题。  



李衍达:是,是最大的一个谜之一。宇宙的产生,生命的起源,智能的本质,这个都是现代的,重大的未解之谜。  



郭桐兴:从某种角度来说,假如我们把这些谜底解开了,破译之后,是不是对人类今后的科学技术,所谓仿生学等等一系列的科技进步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李衍达:那当然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己的生和死。人类社会对生命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大家知道秦始皇就希望长生不死,那么当然对生命奥秘的解开,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我们的健康影响巨大,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理解都极其重要。所以我认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际的确说是21世纪的重大进展,它的影响我认为是不可估量的。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现在人在研究人造生命,因为你解开了奥秘以后,我就可以复现它,我就可以重新的制造人造的具有生命的生物。  



郭桐兴:利用基因来治疗人体里发生的疾病。  



李衍达:甚至可以创造没有的生物,这都是在进行之中的。你可以说有利也有弊。因为你很难预料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可能性。  



郭桐兴:所以有的人就会担心,如果要出现克隆人的话,那么整个地球上会发生很可怕的一幕。  



李衍达:完全有这个问题。  



郭桐兴:那有可能战争就用克隆人来替代了。  



李衍达:从现在的发展来说,一切的事情都很难预料。规则和能力这个都是要注意的,整体的技术的发展是难以预测,而且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郭桐兴:前一段时间,英国的科学家就预测,大概人的寿命大概是150多岁,应该能达到这个寿命。正常的存活的年龄大概在120岁左右。原来有这么一个说法,其实如果按照科学家的这种预测的话,那么等于把人的生命又延长了几十年。  



李衍达:当然人的寿命的极限是受DNA序列所掌控的,但是科学家又研究,我们也不是完全的宿命论。人体个体之间的寿命有差异,现在据报道,这个寿命的差异,比如说有人活到80岁,有人活到90岁,这个差异,大概四分之一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四分之三是由你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因为人还要不断的跟环境进行交流,你的生活方式,你抽烟,你喝酒,你的生活方式非常的不好,那么你的寿命当然就会减下去。  



郭桐兴:这说明DNA起的控制的作用,还不是决定性作用的?  



李衍达:对极限是有影响。比如说人不能活到300岁,海龟能活到300岁。在极限以前的生死不仅仅是由极限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你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郭桐兴:其实由你后天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决定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和寿命。  



李衍达:没错。  



郭桐兴:这么理解就比较完整,比较合理。  



李衍达:是这样的。  



郭桐兴:李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李衍达:乍看起来,好像中间没有什么联系。信息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呢?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表述,怎么得到的,如何获得信息?怎么传输信息?然后信息相互之间的作用又影响到系统的调控,所以,也包括这个系统内部的调控关系。进一步研究信息怎么利用的?怎么去有利于人类,所以更多的人想到,通信、手机、电视机是跟信息科学有关,网络跟信息科学有关,调控跟信息科学有关,传感器跟信息科学有关,怎么可以生命又跟信息科学有关呢?其实回过头来说,信息科学它本身是一种横向科学。因为信息的获取并不仅仅限于设备,也不仅仅是限于网络,所有的事物都有信息。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性。其实信息科学是涵盖了所有的生物。比如说气候、气象,每个人每天都关系,所以有雨,无雨对人类来说,明天就是一个信息。有云无云,阳光强不强,就是一个信息。所以如果你抽象来说,信息是什么呢?实际上它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运动和特征的一种表述。有云有雨,这就是气象特征的一种表示,它就给我们提供这个信息。所以你抽象一点,信息是事物的运动和特征的一种表现。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气候有信息,海洋也有信息,有没有海浪,海水的温度等等,也有一个信息。反过来,森林也有它的信息,生物也有它的信息。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信息,正是有信息,所以我们才可以对它来进行研究,才可以对它进行分析。所以猛得看,信息科学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么狭窄,其实很宽。既然如此,生物当然有它的信息了。其实对生物信息的重要性,我想也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生物学家把生物信息刚开头只是看作是你给我管理数据就够了。后来研究其实不对了,我觉得生物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生物很深层次的问题,相当本质的问题。举例子来说,遗传是生物的一种最重要的本质性的特性,如果没有遗传,它就没有生命。我就问一下,遗传是什么遗传呢?其实遗传是信息的遗传。是遗传信息,把所有生命的某种生物的特征用信息编码下来,然后遗传下来。  



郭桐兴:就是把自己祖先的信息遗传下来?  



李衍达:所有这个生物的特性用信息编码。  



郭桐兴:通过DNA的形式遗传给后代。  



李衍达:所以遗传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有人说,也可能遗传是一种物质的遗传,因为你这个父母把小孩生下来,这个小孩是父母的物质组成的,某种意义上有物质的遗传。但是你想,这个小孩生下来就是7、8斤,8、9斤,这8、9斤的物质,这个物质在以后的新陈代谢当中早就代谢掉了,所以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他身上保留父母的物质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他会保存父母的特性,他跟父母很像,他的脾气、习惯、行为都跟父母很像,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的是父母的信息遗传给他。所以在本质上来说,遗传本身是一个信息的问题。反过来再看一看,我们要研究生命,生命内部怎么合起来的?核心的问题不是由它的组成部分所决定的。  



郭桐兴:由什么决定?  



李衍达:比如说生命体有很多蛋白质,不是由各个蛋白质的部分组成的,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相互怎么作用,形成一个活的整体。所以生命的奥秘本身,很大部分在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组成一个活的整体。其实这就牵扯到一个调控的基理,调控是靠什么调控呢?信息来调控的。生物内部的信号,通过转导来进行调控生物体的,调控哪个基因表达,哪个基因关闭,调控哪些蛋白质应该到哪儿去,所以这个调控关系是决定生物本性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研究调控问题,又是跟信息有密切相关的。  



大家知道,生物体内部的调控,现在很可能跟一般的设备调控的基理是一样的。所以调控专家可以介入,因此你想,所以生物的本质问题又跟调控有关,而调控又是信息科学里边的一个部分。当然更重要的,生命体内部具有复杂系统的性质。如果没有复杂系统这个概念,生命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而复杂系统又是信息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内容。所以你看,从遗传一直到调控,一直到复杂系统的性质都是信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说,信息科学家的介入其实对解开生命这个奥秘,起着核心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桐兴:李老师,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比如刚才说的调控,调控大概是通过什么程序或者是通过什么系统来完成的?  



李衍达:其实调控,很简单。我们知道,我们的血糖,血液里面的糖份,水平是维持恒定的,如果你高了,那你就容易得糖尿病的。那么它是怎么调控的呢?它是通过体内的血糖成分高低的一种感觉,然后再反馈回去。如果血糖高了,它反馈回去。  



郭桐兴:自动的把信号传递给有关的神经系统。  



李衍达:有关的生物物质,然后就压制,把血糖压下来。  



郭桐兴:它有一种自动调节的功能。  



李衍达:里面有各种酶,来调控整个血糖过程。所以像血糖的调控,它是利用信息的反馈,血糖高低的这个信息反馈回去来调的。别的调控也一样的,我们设备的调控是利用反馈来调控的,所谓反馈实际上都是信息的反馈。所以调控过程跟信息模型是密不可分的。生物体内的调控,我认为跟设备的调控,跟机器的调控原理是一样的。现在也证明,生物学家提出一个血糖操纵子模型,在我们生命学家看来就是一个反馈调控模型,很有意思的。



郭桐兴:李老师,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生命的本质?  



李衍达:生命的本质,应该说是生命怎么产生的。或者说生命是怎么样从无生命体组成一个生命体,就是生命的起源是怎么来的?我是这么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当然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就很可能进入人造生命的可能性。因为你知道生命是怎么样出现的,我自然就找到了它的一些规律,我就自然可以人工来制造这个相应的生命。我想,生命大概不是由上帝制造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可能了解它的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有上帝的话,这个上帝也许我们就掌握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上帝。  



郭桐兴:本身人类的存在,它也有一些内在的发展的一个规律是可以遵循的。  



李衍达:是的,的确是这样的。  



郭桐兴:实际上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生存质量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  



李衍达:对于我们人类很多的疾病的治疗,对于人类的生物的环境,生存的环境,对于人类健康的发展,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找到肥胖基因,什么基因影响到你肥胖呢?能不能给解决一下?  



郭桐兴:这是一个令很多胖人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  



李衍达:没错。已经可以在寻找了,很多人希望找到解决癌症的治疗方法。因为现在癌症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现在科学大概有一个共识,现在我们认为,癌症到晚期的治疗很困难,近30年,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不多,因为癌症现在发现都是在晚期,大部分都是。晚期治疗很难了,所以解决癌症更多的是在早期,如果早期发现,你就给它切掉,就彻底解决了,完全可以治愈。那么为什么我们发现癌症发现得比较晚呢?因为我们现在发现癌症,都是因为它已经出现了肿瘤了,也就是从分子的病变到细胞,细胞的病变到了组织,至少到组织这个层次,它已经出现了一个肿块了,这个时候癌症很可能都到中晚期了。看到它已经成型了,就有难度了。如果它在分子阶段,细胞刚刚出现变化的时候,你就检测出来,那个时候解决是比较容易的。所以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希望从基因调控的角度发现这个癌症。  



郭桐兴:您说,是不是有可能,假如身体出现什么病变,通过这个调整DNA的组织,是不是有可能治疗?  



李衍达:那就叫基因治疗了。我们现在对癌症希望能够做到分子诊断。就是在分子过程里,我就发现癌症出现的话,它可能有某种的特殊的分子标志物,有可能出现这种标志物,就说明这个分子已经出现了问题了。在分子层次上,已经出现问题了。把这个标志物在分子阶段就检查出来,从那儿就开始治疗。这个叫做分子诊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来早期诊断癌症就很有可能,那么对癌症的解决就很有好处。  



郭桐兴:这样可以极大幅度的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  



李衍达:这个影响就太大了,对人类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主持人: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假如人的脏器出了什么病变,然后可以切除,然后可以利用自身的细胞长出新的组织,培养局部的器官。而且前一段时间有报道,你不用去换别人的脏器,你自己可以用你自己有关的干细胞去培养有关的组织,你需要培养一个什么组织,那么就可以自然的让它培养成。  



李衍达:它没有自身的排斥。  



郭桐兴:没有排斥的反应。所以将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前景也是很乐观的。  



李衍达:比如说,我也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希望能解开细胞怎么样分化成不同的细胞,比如说,它有一些像骨细胞,比如说牙,这个细胞是从一般的牙根的细胞,它慢慢转化成真正的牙的细胞,这个转化的程序是什么?如果你知道它转化的因子了,如果你掉了一个牙,那么我在那个地方重新把这个启动,转化成牙骨细胞的这个分子放进去,它就可能自动的长出一个新牙出来。如果能够解开这样的秘密,那当然对人体的意义就非常大了,你就不用装假牙了。但是这个指令你需要解开,到底是什么指令,让它这个细胞做这种分化。  



郭桐兴:现在人类基因的研究情况大概是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  



李衍达:基因研究现在进展得非常迅速,大家可以看到生物学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在近代呈现一个非常蓬勃的,每天都有,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成果出现,所以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还是非常乐观的。但是反过来说,其实我们现在对基因组织的了解还是非常不够,这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包括原来我们认为,很成熟的地方,比如说基因怎么样转录的,它首先要把DNA一段基因转录下来,转的过程怎么样,过去以为是解决了,实际上还差得很远。前几年发现,有一个小的叫做小RNA,只有21到22个核苷酸那么长度,它竟然在基因产生出来以后,在压制基因的表达起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前7、8年左右才出现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对整个基因组的调控了解还不够,还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但是这个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我相信,随着这样的进展出现,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是十分有兴趣的一个领域。



郭桐兴:基本上我们国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概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李衍达:我们跟世界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在基因组的测序上,比如说水稻基因组的测序上,我们国家做得很不错。在基因组的工作上,现在中科院也好,我们有关的大学也好,研究机构也好,正在迅速的赶上,包括生物信息学,包括比较早希望国内能够做生物信息学的研究。  



郭桐兴:我们现在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了吗?  



李衍达:早就开始了。现在我们对“973”项目开始支持这个项目开始。所以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的确,我在很早的时候提出了希望成立这样的“973”项目,当时还有专家不理解。说生物信息学有这样的东西吗?不太清楚。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大家都了解了。很多大学都在开展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正在开始。我希望我们国家尽快在这个这些可以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应有的一个期望吧!  



郭桐兴:像现在这个学科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有哪些?  



李衍达:美国是最发展的,英国也做得很好,欧洲也有很好的研究项目和组织,日本也有很好的项目组织。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国家开始也想争取迎头赶上他们。  



郭桐兴:您能不能就将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来的发展趋势,您能不能谈一谈您自己的看法?  



李衍达:我个人的看法,我有一个比较极端的看法,一般认为,信息科学在生物生命科学里边,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你生物信息,你有数据,你要管理。序列你要用计算机进行比对,你要用包括蛋白质的折叠,你要用于进行预测,对生物信息进行分类。但是我个人认为,生物体内部的信息系统,信息问题是生命产生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遗传信息你就可以看到,其实遗传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实它就是信息的意思。在看到现在整个生命的产生跟调控分不开,跟生物分子之间的调控分不开。所以我个人认为,其实信息科学在生命科学里边,不仅是工具作用,还是一个核心的作用。我是这么看待的。当然也并不一定大家都有这种看法,但是至少从我的角度,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认为,生物信息学将来很可能是生命科学的主流之一,关键之一。因为只有从信息的模型的角度,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来理解生命的科学。也只有从复杂系统和信息模型这个角度,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生命信息学,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生物信息学是关键性的,本质性的。所以它的发展现在远远还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它的前景应该是非常广阔的。当然我也同时承认,化学、物理学、数学都很重要,  



郭桐兴:刚才听您说,谈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很多的交叉的、复合型的学科,一些边缘学科,一些交叉学科不断涌现,这样就对于我们在校的一些大学生也好,或者是青少年也好,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不知道您有什么话想对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是青少年说,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  



李衍达:我是这么想的,其实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现在很多的新的发现,前沿的学科都出现在学科交叉上,其实学科交叉本身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来对于客观事物的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并不按学科来分开。学科只是人为的一种分开,随着我们对事物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会综合利用不同的学科。从而产生对整个事物的新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如果你希望在科学上有所发现,你希望在前沿学科上有所贡献的话,你最好要广阔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自己的限制,不要使自己只是受这个专业的限制。  



郭桐兴:不要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  



李衍达:你应该把视野放宽,应该更加涉猎到不同的科学领域,从而使自己的兴趣更多的关注在学科的交叉和学科的前沿上。我相信,对于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的同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你们今后科学的生涯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希望,今后在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上,有我们更多的中国的学子在这个方面进行开拓,从而使得我们中国的科学能够走在世界的前沿。  



郭桐兴:谢谢您!今天,李老师就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很精彩的讲话。我们对李老师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院士访谈栏目!我们在下一期院士访谈栏目里,再见!  



李衍达:谢谢大家!
作者: 2007-9-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