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专访“友谊奖”获得者伯恩哈特•蓝宁阁

来源:新华网
摘要:来自奥地利的环境问题专家伯恩哈特·蓝宁阁29日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手中接过了“友谊奖”证书,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在本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1989年应天津设计研究院邀请,蓝宁阁第一次应邀来到中国从事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环境工程,1999年,他作为欧盟-辽宁综合环境项目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奥地利的环境问题专家伯恩哈特·蓝宁阁29日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手中接过了“友谊奖”证书,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在本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1989年应天津设计研究院邀请,蓝宁阁第一次应邀来到中国从事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环境工程,1999年,他作为欧盟-辽宁综合环境项目的欧方主任和专家组长来到辽宁工作。  

        “那时的沈阳可以说是世界上遭受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蓝宁阁说。中国垃圾年产量约为3.2亿吨,其中仅30%得到处理,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  

        2004年,中德合作项目“城市可生物降解垃圾能源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在沈阳展开,这是第一个在中国着手解决生物垃圾管理问题的科研项目。研究如何在中国将生物垃圾作为原料和能源进行利用。作为德方专家,蓝宁阁针对沈阳市垃圾产量激增及处理方式不合理,首次向沈阳市引入“垃圾源头分类”的环保理念。  

        “我们在沈阳市选了4个示范小区的240户居民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试点,近三年来的实验证明,在中国社区收集干净生物垃圾是可能的。”蓝宁阁说。他用一组数据支持了自己的观点:小区内每人生物垃圾年平均量约为80千克、示范区居民平均参与率为70%、生物垃圾回收率为69%——这一数据甚至高于10年前德国类似项目的所得数据。  

        “一个家庭一周回收的生物垃圾产生的能量可以使他们开车行驶大约20公里。”  蓝宁阁说。“这当然不是足够的量,但中国正面对能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开发各种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生物能也是一个选择。”  

        在中国已经居住十多年的蓝宁阁对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非常熟悉,这对于他的研究也不无帮助。  

        “现在中国有很好的废品回收系统,你把矿泉水瓶、旧报纸、易拉罐等给专门回收的人,他会给你一些零钱,这鼓励人们继续将垃圾分类并回收;而在德国,人们需要付钱才能将垃圾回收掉。中国的做法值得推广。”  蓝宁阁说。  

        蓝宁阁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难并非来自于生物垃圾处理的技术,而是如何在中国城市里大规模推广生物垃圾分类的理念。  

        “再好的项目在起步阶段总是要经过被人认可并接受的过程,十几年前在奥地利时便是如此,现在在中国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他说。  

        未来两年,蓝宁阁还将在中国继续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项目。这个与垃圾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说:中国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也是我妻子的故乡。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产生的生物垃圾会越来越多。我想把自己在欧洲多年垃圾管理方面的经验带到中国,并将这些经验‘本土化’之后应用于中国的垃圾处理事业,希望能够对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危机等有所帮助。”蓝宁阁说。
作者: 2007-10-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