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保护“六味丸”先保护中药材——访“国药泰斗”金世元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有了好方,就要看药材质量了”80多岁的金世元老先生长期从事中药教学与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中成药还是中药生药、饮片,他都了如指掌。金世元告诉记者,一个中成药疗效的保证有三关:组方、药材质量、生产过程。有了好的组方,有了好的药材,疗效才有基础,如果没有好的药材,之后的生产过程再严格,技术水平再高,也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有疗效”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也是老百姓信任中医的一个缘由。千百年来,中医药形成了一些疗效很好,也因此很有群众基础的成药,比如六味地黄丸。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如何保持这些成药的疗效,让它们有很好的发展基础?记者走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项目评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被中药界称作“国药泰斗”的主任中药师金世元先生。
  ▲“有了好方,就要看药材质量了”
  80多岁的金世元老先生长期从事中药教学与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中成药还是中药生药、饮片,他都了如指掌。老先生先从六味地黄丸的历史发展向记者讲起: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历史名方名药,是补阴药的代表方剂。它是宋代的儿科名家钱乙,在汉代张仲景创建的“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桂枝和附子两味温热药,把干地黄改成熟地黄,而形成的一个成药。最早用于小儿肾阴不足而出现的“五迟”(行迟、语迟、齿迟、发迟、囟门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味地黄丸逐渐被用到治疗成人的阴虚证上。以后,在它的基础上,古代医家又发展出了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一系列成药。金世元说,六味地黄丸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成为其它补阴药的基础,正是因为它组方合理,有疗效,赢得了医家和百姓的信任。
  金世元告诉记者,一个中成药疗效的保证有三关:组方、药材质量、生产过程。有了好的组方,有了好的药材,疗效才有基础,如果没有好的药材,之后的生产过程再严格,技术水平再高,也是不能保证疗效的,“就像玉米面做不出小米粥一样”。在今天,对于六味地黄丸来说,“有了好方,就要看药材质量了”,如果要保持它的疗效,必须先要保证其六味中药材的质量。像河南宛西制药提出的“药材好,药才好”理念,就是非常有道理的、很确切的。
  金世元说,药材质量首先要看是否是“地道”。中药材尤其是植物药,它的生长发育,受水土、气候的影响非常大,某味药就是在某个地方生长,才有好的疗效,因此很多中药的名称前都有一个表示地名的字,比如怀地黄(怀指旧时的怀庆,位于现在的河南焦作一带),一换地方,疗效就下降了。李时珍曾说过“质同而效异”,看上去模样差不多,疗效却不一样了,如果用今天的科技手段,可以发现其有效物质的含量是不一样的。例如生地黄,药典规定,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梓醇含量不得少于0.20%,研究资料表明,怀地黄的梓醇含量为0.435~0.811%,而广东、广西、山东、陕西、山西、浙江等地产的仅为0.01~0.06%。
  其次要看种植、采收、炮制、贮藏等过程是否合理。比如人参,种养两年采收的,就不如三年、五年的效果好。再比如,古人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就是说茵陈如果不在三月份采,等长到五月六月就只能当柴烧,完全没有药效了。丹参的有效成分以7月份最高,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以早晨9时为最高。如果不按这样的时节采收,就可能影响到药材的质量。
  ▲“保护中药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金世元意味深长地说,像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古方,经过近千年延续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更要好好地保护它。要保护这样的名方,就要保护好中药材的质量,如果没有好的中药材,许多历史名方都有可能废掉,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谈到中药材的质量,金世元说,“目前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一些还是新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中药材用量猛增,而一些中药尤其是野生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导致两个问题:本来是野生药改为家种的了;本来是有种植地域的,改为异地大面积推广了。因为“地道”的药材量总是有限的,有些人认为“有总比没有好”,那么非“地道”的地方也会引种,这就造成对产地要求不严。如果引种地和原产地气候、土壤有很大差别,必然导致药材质量的下降。金世元说,这是中药材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继承,不能不顾及质量而谈发展。
  金世元还不无担忧地说:“中药材的种植、采收都有严格要求,而现在药材生产的主体是农民,生产粗放、分散,他们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赚钱卖什么,黄芩五寸长才能用,市场需要,他一寸长就挖出来了;你让他合理上化肥、农药,为了多收快长,他根本不管这一套。采收后,该阴干的他晒干,该研细末的研粗末了事等等,致使有效成分流失,质量严重下降。”这种无序生产、无序竞争是中药材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不过金世元介绍说,这种局面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的GAP(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就是规范中药材种植,提升中药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为一个走过多家生产企业的中药专家,金世元不无欣慰地告诉记者,一些中药生产企业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像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不但在地道产地组建了药材生产基地,而且从1998年就开始准备GAP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五个基地通过GAP认证。通过GAP基地的建设,不但解决了药材的地道、科学规范生产问题,还使药农合理采收,进行产地初加工,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可以说,把两个瓶颈问题都很好地解决了。金世元说,通过政府的举措,更多企业的参与、配合,相信中药材的生产会走向规范,中药材的质量将会得到保证,那些千古名方也会继续流传下去。
  ▲金世元小传:
  1926年生于北京东郊。现任国家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项目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享有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被中药界称作“国药泰斗”。
  金世元长期从事中药教学与研究工作,掌握了一套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娴熟本领。他对“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产地、产季、产地加工、规格质量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鉴别技能,能一眼辨别出摆在一起的同类药材的产地。在炮制加工方面,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独到见地。在中药调剂方面,强调医药结合,认为疾病的治愈,不仅需要医师精湛的医术和选方遣药的技巧,而且需要优良的调剂服务质量和符合治疗要求的药品相配合。在中成药研制方面,他对处方来源的历代考证、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各药的功效特点和适应证方面颇多建树。他撰写的“关于中成药组方和生产的几项建议”曾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对于提高中成药产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金世元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医药事业有极深的感情和极大的热情,虽已年逾八旬,仍在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奔忙。
   中国医药报记者 杨六香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