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云南科技突出贡献奖得主孙汉董:研究永无止境

来源:云南日报
摘要:此时,他已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化室主任。2003年,64岁的孙汉董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为云南科学家群英谱添上了极有意义的一笔。2009年,70岁的孙汉董成为云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得主。面对重奖,这位老科学家表现出了一贯的冷静:“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肯定,而是对科学研究的肯定。...

点击显示 收起

        1988年,快50岁的孙汉董获得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已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化室主任。他说,自己不是少年天才,当属大器晚成的那类人。  



        2003年,64岁的孙汉董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为云南科学家群英谱添上了极有意义的一笔。对此他笑言:不过是得到一个称号而已,并不表明我水平比别人高多少。  



        2009年,70岁的孙汉董成为云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得主。面对重奖,这位老科学家表现出了一贯的冷静:“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肯定,而是对科学研究的肯定。我仍将紧跟时代,将科研继续干下去,干一辈子。”  



        从1962年大学毕业分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0多年研究不辍的孙汉董可谓硕果累累,荣誉等身:他是我国天然香料化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云南天然香料和精油的生产、发展及取得达30亿元以上经济效益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世界一流的化学植物学家,40多年来共发现各种新化合物800余个;作为国际上植物分子细胞研究方面文献量居前15名的著者之一,中国仅他一人上榜……面对荣誉,孙汉董显得谦逊而客观:“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我一个人的所为,是先后与我共事的10多位同事及近50位研究生40余年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出生于保山的孙汉董是个地地道道的“家乡宝”,从云大毕业分配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他的一生都在云南,都在和云南的万千植物打交道。儿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机械工程师。上小学后,一把境外带回的小牙刷使他的好奇心转向了化学。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好奇心竟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22岁,从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孙汉董走进位于昆明黑龙潭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化学研究。青春年少的他满怀豪情,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  



        1976年,河南的一家研究所带来了冬凌草,想让他给看看这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比对后,孙汉董惊讶地发现,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成分,一旦开发出来将使人受益无穷。他立志要将这种成分开发利用。30多年过去了,冬凌草如今作为抗菌消炎和抗癌药物已得到广泛开发利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5亿元。也是从1976年开始,孙汉董与他人合作,先后对我国和云南省的约400多种香料植物用现代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了一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香料研究的一些空白。同时,他还对红豆杉、灯盏花、青蒿等云南特有植物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中橡苔香料、新型昆虫驱避剂、咽康舒及注射用灯盏细辛酚等,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就。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40多年过去了。他刚到研究所时种下的花木,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研究所的同事走了一茬又来一茬,他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可他始终为了当初那个梦想寂寞地守在这里。在他的坚守和努力下,如今,孙汉董研究团队已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名牌,在国内外同行中是一支产出率较高、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研究团队。而他本人,也成为植物化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成果难以计数:在众多国内外刊物上发表400余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先后有20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学院和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13项……  



        随着研究路上一个接一个的收获,这位精力充沛的科学家已到古稀之年。但是,这对他的工作和研究没有丝毫影响。他还和以前一样,从周一到周五都泡在实验室里。在植物所,孙汉董研究组实验室的灯亮得最早,却熄得最晚。他常对学生说:“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既然你在这个领域干,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拿到300万元的突出贡献奖后,孙汉董越发干劲十足:“国家给你那么多支持,就是要让你多作贡献。我现在身体很好,还能干事业。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为云南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 2009-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