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科学“鼠类”姬十三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一帮有着高学历和体面职业的年轻人,却好像凭空出世的侠客,创建了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门派,而姬十三就是“松鼠会”的老大。他们自称“松鼠”,一路高喊着“让我们拨开科学的坚果,让科学更有趣”,带着大众去品尝“科学的美妙滋味”。姬十三和他的“鼠类”朋友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出道姬十三只是一个江湖化名,......

点击显示 收起

  一帮有着高学历和体面职业的年轻人,却好像凭空出世的侠客,创建了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门派,而姬十三就是“松鼠会”的老大。他们自称“松鼠”,一路高喊着“让我们拨开科学的坚果,让科学更有趣”,带着大众去品尝“科学的美妙滋味”。在这样一个功利和物质的时代,这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举动怎么看都有些另类。



  姬十三和他的“鼠类”朋友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但他们粉墨登场,兴致高昂。



  出道



  姬十三只是一个江湖化名,他的本名叫嵇晓华,1977年生人,在创立“科学松鼠会”之前,是复旦大学里一个生活低调、自称“比较文艺”的神经生物学博士。



  “我其实对科研并不感兴趣。”在学校时,姬十三偷偷摸摸写了很多诗歌,但只限于自家欣赏,从未发表。但在2004年那一年的秋天,这个“文艺”的理工男突然再度拿起了笔——这次写的不再是诗歌。



  他以“姬十三”为名写的第一篇东西,与他的专业神经生物学有关,算是科普一类的,但文字风格却俏皮幽默,迥异于一般的科普文章。



  《牛顿科学世界》的主编唐云江看上了这个毛头小子的文笔,觉得他很有写科普文章的潜力。初出江湖就旗开得胜,姬十三兴奋莫名。于是在科普写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十多家科学类杂志成为姬十三激扬文字、挥洒性情的新战场。



  但数月之后,他开始不满足。“杂志的受众面太窄了。”他想玩点新花样。



  姬十三开始在博客上自由写作。



  “科学是应当而且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姬十三秉承着严肃问题娱乐化、娱乐问题严肃化的写作态度,在网上贡献出了一系列类似“刺猬与精液”这样看似娱乐、实则严肃的科普文章。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博客喜欢上了他的科普文字。



  “贴近生活的,给人挠痒痒并且挠的很舒服的文字……”



  “看得自己心花怒放。文字这么清新,讲解这么明了,角度这么有趣,啊呀呀,简直可以当得上两个字的当今最高评价:闷骚。……”



  追看他博客的粉丝们长吁短叹,在博客留下一篇篇仰慕不已的留言。



  就这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理工男在通往“科普”的道路上开始一路狂奔。



  立派



  独行侠做久了也难免孤独。



  声名鹊起的姬十三也有萧索落寞的时候。几年科普写作下来,他迫切想找到他的同路人。于是,在2007年的冬天,在MSN上发生了一次对松鼠会历史有着重大意义的聊天。聊天者是姬十三,以及一些活跃于网络的科普作者和媒体人士。



  2007年11月20日,姬十三从上海出发,只身北上。在北京和一帮志同道合者进行了密谈,会议决定在Google上建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私密论坛,此前浪迹天涯的各路侠客均安家于此,互为交流。



  一个特立独行的门派自此诞生,“松鼠”从此成为这一帮派成员的江湖字号。次年三月,一群“松鼠”聚首于北京北三环边上的一家书吧。姬十三提议设立一个群博,成为松鼠会的文字大本营,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松鼠们的一致通过。2008年4月28日,群博正式上线。“科学松鼠会”正式开山立派,征战江湖。姬十三也告别上海,前往京城执掌中枢。



  “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姬十三希望和朋友们一起,象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在姬十三的忽悠下,一大帮出身理工、能写会画的的江湖儿女被吸引进了松鼠会:



  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的女侠“桔子”。



  在《新京报》开过《动物行星》专栏的大学生物老师“瘦驼”。



  做过美编、玩过乐队的高分子硕士小庄。



  ……



  群博的写作内容五花八门,从“庄家为什么不输钱”到“太阳死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从“亲吻的美妙感来源”到“克隆人的秘密”,群博的写作内容无所不包。姬十三所倡导的“有趣而严谨的科学写作”也在群博里继续发扬光大。



  值得称道的是,“松鼠会”的写作并非只是天马行空,关注当下现实的热点也是“松鼠会”坚定的写作理念。从汶川大地震到H1N1流感肆虐,对现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松鼠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推出相应的专题进行解读。



  在松鼠会创建之后一年,博客的日浏览量就达到了5万人次。这对一个以宣介科普为主旨的博客而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2008年11月,“科学松鼠会”的博客获得了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这也是在按摩乳、连岳等国内个人时评博客相继摘得该大赛的重量级奖项后,首次有国内的“科普群博网站”折桂。



  “松鼠会”就这样开始纵横科普江湖,引得跟随者无数。



  由于在江湖上名声渐长,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松鼠会。但想要加入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绝大多数“松鼠”都是博士生,这保证了其专业素养。其次,入会之前,“准松鼠”们还得交纳一封“投名状”——一篇科学文章。“我们既要看他的科学素养,也要看其文字功底。”



  在严格的选择机制下,松鼠会的松鼠从最初的十来人,有限的增长到现在120多人。“还有20多个工作者和志愿者。”姬十三说,即使暂时成为不了“松鼠”,也欢迎大家成为松鼠们的朋友。



  未来



  有一些喜欢和关心“松鼠会“的朋友会时不时向姬十三问及松鼠会的未来。他们有些疑虑:这个由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的松散型团队未来能走多远?



  作为控盘全局的一派掌门,对于姬十三来说,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对于松鼠会的未来,姬十三颇费了一番心思。



  “要考虑机制,也要考虑利益。”在考虑松鼠会可持续性这一点上,姬十三考虑的非常现实。



  首先得让松鼠们有收入。虽然很多松鼠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姬十三依旧以这些年建立的渠道,让松鼠会成员的好文章能尽量发表到各类杂志上。“松鼠会会帮着催促稿费。认真写一写,其实一个月还是能挣到六七千到一万多元。”他认为有了比较好的收入,松鼠们会释放更多的精力到松鼠会上面。



  而对于松鼠会本身而言,目前这种自由聚合的松散模式显然不是长久之道。作为一个民间的NGO组织,姬十三希望“科学松鼠会”在民政部门注册,但发现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工商部门注册一家公司来运作松鼠会。”姬十三说,他现在以这家公司为载体,做一些其他的业务,“比如活动策划”,挣钱来支付松鼠会的必要开支。



  在姬十三的计划里,未来的松鼠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一定会走上商业化的道路。但这条路怎么走,松鼠们还在摸索之中。



  “大公司会看重我们良好的品牌形象,而我们未来也可以进行一些商业化的运作。”但姬十三很严肃地说:即便与公司合作,也不会违背松鼠会最基本的科学准则。“我们提供一个公正客观的平台,供大家来探讨问题。松鼠会永远不会沦为大公司产品的托儿。”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玩的开心的松鼠们,是否能把科学的坚果一直快乐的剥下去,考验他们的就不仅仅是科学素养和文字功底了。



  许乐静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 2009-7-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