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郝淮湘:谈发Science文章的关键技巧

来源:生物通
摘要:郝淮湘,一位在美国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接受博后训练的80后大男孩,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漂亮的研究性文章,文章被同期的Nature杂志推荐为亮点研究成果。这篇文章算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报告,作为一个年轻的博士来说,能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的杂志不仅慰藉他求学的艰辛,也是给自己的博士学位增添了......

点击显示 收起

郝淮湘,一位在美国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接受博后训练的80后大男孩,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漂亮的研究性文章,文章被同期的Nature杂志推荐为亮点研究成果。这篇文章算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报告,作为一个年轻的博士来说,能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的杂志不仅慰藉他求学的艰辛,也是给自己的博士学位增添了漂亮的一笔。

郝淮湘在这篇研究性文章中主要介绍了他所在实验室发现的一个全新的抑癌基因,对这个基因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具体见前期的报道: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71295  



今年刚博士毕业,今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训练,郝淮湘的人生走向了新的阶段,生物通记者走近他,谈谈这些年留学美国的成长历程,聊聊在顶级杂志发表论文的感受,侃侃美国教育制度的优势……(郝淮湘简介见文章最后附件)  



生物通: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人,您可以说十分年轻,就已经获得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能谈谈您出国求学的成长历程吗?可以给我们的青年读者介绍一下在美国学习的感受吗?

郝淮湘:其实我拿到博士学位并不算早,花了将近六年(2003-2009),有人四年多就博士毕业了。来美国后第一年主要是上课和在四个实验室轮转(可以从将近100个实验室选择)。这边上课没有教科书,一门课多个教授授课,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讲文献,一个部分上完就考一次试,记忆的东西不多,主要是分析能力。第二年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导师和课题的判断加入了一个新成立的实验室,跟年轻导师做研究虽然会辛苦一点,但是的确能学很多东西,也有机会了解如何建立实验室和从头构思课题。在此后的5年里,我接触了多个研究项目,一些失败了,最后有两个得以发表,并顺利毕业。总体而言,我觉得美国的博士教育制度还是比较有效的。      



生物通: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很不容易,除了英语要过关外,您还有什么忠告给读者吗?

郝淮湘:英语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文章接受后编辑会帮助修改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课题的创新性和意义,所以设计课题的时候就应该多考虑这两个方面,把研究的起点抬高。最后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突出这两方面,尤其是在投稿的说明信(cover  letter)和文章的摘要里。    



生物通:拟定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对博士生来说十分重要,您在选择研究课题上是怎么构思的,您的导师有给您重要的指导吗?

郝淮湘:我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导师构思的,我主要负责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推进课题,整个过程中导师都有指导,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博士后阶段,我要加强研究课题构思的训练,毕竟这是将来能否独立领导实验室的关键。    



生物通:为何选择酵母做研究模型,而没有选择小鼠之类的模型?

郝淮湘:首先,线粒体功能是细胞自主的功能,而且它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细胞高度相似。其次,在酵母中可以运用很多遗传学方法。比如遗传筛选,基因敲除,原水平表达标记蛋白等。最后,酵母可以通过糖酵解不依赖线粒体呼吸而存活,特别适合研究线粒体呼吸不可缺失的蛋白。现在看来,如果直接制作SDH5基因敲除小鼠,很可能是胚胎致死的,很难研究,更不用说漫长的制作周期和昂贵的费用了。  



生物通:在您的研究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郝淮湘:曾经有一段时间,SDH5课题无法进行下去,因为抑制子筛选(suppressor  screen)只能找到SDH5本身,而标记的Sdh5蛋白又不溶,不能开展生化研究。我测试了至少十种去垢剂(detergent)和不同的浓度,效果并不好,后来偶然发现如果使用提纯的线粒体,而不是全细胞,Sdh5蛋白就很易溶。这样终于能两步法提纯蛋白做质谱分析了,结果又发现Sdh5-TAP不能从抗体珠子上洗脱,最后换成Sdh5-His-HA,才解决了问题,研究马上就有了突破。      



生物通:您下一步还将继续SDH5课题的研究吗?

郝淮湘:因为我已经从盐湖城来到波士顿进行博士后训练,我本人不再直接参与SDH5课题的研究,但是我读博的实验室还在继续SDH5和其他相关蛋白的研究,我们的Science文章发表之后,我的导师收到了一些研究建议以及合作和资助意向。我会关注后续研究并通过email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生物通:在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接受博后训练后,您对您未来的职业有什么规划吗?

郝淮湘:我喜欢有应用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和疾病相关的。我之前研究的PASK激酶和肥胖与糖尿病有关,这次的SDH5是抑癌基因。两个研究成果我们都申请了专利,希望将来可以成为药物靶分子。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博士后项目是一个很独特的机会,既能做很学术化的研究,又能接触药物研发的过程,和我的研究理念很接近。在这里完成博士后训练之后,我希望能到生物制药公司做研发。    



后记:

短时间的接触,郝淮湘博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邮件总是十分的迅速,他写给我的文稿总是格式工整,行文流利。我想,一个认真的人是一定会成功的人!



(生物通  张欢)                                                                                                  



郝淮湘

1999-2003年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就读,最后一年在长江学者林圣彩教授实验室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

2003年8月来到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犹他大学就读,次年加入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Jared  Rutter教授实验室,在其指导下进行博士论文研究,2009年5月答辩。

2009年6月至今,在波士顿剑桥的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进行博士后训练。
作者: 2009-8-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