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

来源:东北网
摘要:碧水蓝天映丹心——走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记者朱丹钰环境和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无数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早已把环境和能源问题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任南琪教授就是其中之一。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长期围绕着废水处......

点击显示 收起

碧水蓝天映丹心——走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



  记者  朱丹钰



  环境和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无数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早已把环境和能源问题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任南琪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长期围绕着废水处理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从“钟情”文艺到“献身”环境



  1959年3月生于哈尔滨的任南琪坦言,自己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人。1976年中学毕业,任南琪在哈六中当了一年级的语文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18岁的任南琪听到可以考大学的消息,非常高兴地报了名,并考取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其实,任南琪一直“倾心”的是文艺,打小他就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尤其是竹笛演奏,已经达到了“半专业”水平,而且早就名声在外了。上大学以后,哈尔滨的一些文艺团体还曾到任南琪所在的哈六中找过他,邀请他加入。当年报考大学时,身为科技工作者的父母一致要求他学理工科,为了尊重父母的选择并兼顾自己的爱好,任南琪当时和家里达成一个协议:只考一次理工科,万一失败,就弃理从文,而就是在这次人生路上的选择,让任南琪的命运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给排水专业当年是父母为我选的,我当时对此并不太了解。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个专业对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任南琪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大学期间,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了。特别是在大三时学了《水处理微生物学》后感触很深,开始逐渐倾向于污水处理方向的学习和钻研,尤其“青睐”微生物。



  1989年任南琪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自己所发明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中发现了“生物产氢的现象”,根据导师的指导,任南琪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地选择了“废水生物制氢”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有机废水处理生物产氢原理与工程控制对策研究》,取得了生物制氢研究的重大突破,这时他刚满35岁。从那时起,任南琪开始了被人们称做是“净化人类生存空间”的科研项目研究。



  学为祖国服务人民



  早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王宝贞教授就提醒任南琪:“只要是科研和国家需要,个人的荣辱得失都不能考虑,选定目标,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能成功最好,不成功也会给别人提供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在30余年的求学和治学经历中,任南琪正是遵循导师的教诲,进行了艰难的跋涉。



  1995年他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期间,有几个国家的公司跟踪邀请他。尤其是有相当实力的美国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总部提出以雄厚的资金资助他在美国开展中试研究。当时,任南琪首先想到了这项成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便婉言谢绝了。后来这家公司不甘心与任南琪失之交臂,又来函再次邀请他。导师王宝贞对他说:“虽然美国的实验条件好,但到那里你是给别人干,而在国内你是主人,从国家利益考虑,你应该继续在中国完成生物制氢技术的中试。”导师的话更坚定了他为国争光的信念。



  “我所从事的专业与国计民生直接挂钩,因此我感到非常幸运。人生最大的幸事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用个人所学、所长、所创,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十年来我所有的工作都是直接为人民大众服务,我觉得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成就。”任南琪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松花江水体出现硝基苯污染的危机。作为“松花江硝基苯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家应急科技专项发起人之一和总项目负责人,任南琪坚定地说:“哈尔滨的水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市政府要求我们全力攻关,作为我们研究水环境、水科学的哈工大市政学院,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对地方、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就有负于自己的责任!”。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奋战,顺利完成了研究工作和项目验收。



  任南琪主持的“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对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研究”课题,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流域水体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决策管理支持系统,为今后发生类似突发性污染事件后及时决策,提供了数值模拟平台。



  为人师表筑基铸魂



  “治学严谨,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宽厚谦和;勤奋忘我,成就卓著。”这是任南琪给学生们的总体印象。



  市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政教授是任南琪第一批研究生,提到任南琪,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任老师虽然身兼多职,行政事务很繁忙,但是他对科研的敬业精神让我钦佩,尤其是作为老师,他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我多次看到任老师中午休息时,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论文,他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任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会针对具体问题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他还经常下实验室,给学生进行实地指导……”



  任南琪1994年就开始在自己的课题组中开展了每周的例会制度。在例会上任南琪会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并且会给他们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慢慢的这个例会在学院很有影响力,即使不是课题组的师生也来参加这个会议,最多的时候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各个方向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让学生不仅仅只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这些都对学生们全面的发展非常有利。



  目前,任南琪课题组已形成了以4位教授、3位副教授、3位讲师和100余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



  打造团队和谐共赢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2004年,以任南琪教授为带头人的学院科研团队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为“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7年9月27日正式批准建设以任南琪教授为主任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10月,“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作为哈工大首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评审。



  对此,任南琪深以为荣,他说:“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的称号要远远高于个人取得的国家级荣誉。个人取得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在国家作为团队能获得这样荣誉的却很少。这是对我们这个集体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们努力工作、传承创新的最高褒奖。



  任南琪说:“我们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团结协作,学院的这支团队是老先生传承下来的,他们把优良传统传给我们。相信我们的年轻人会把团队精神发扬得非常好。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不仅是10名创新团队成员,还包括外围的几十名骨干教师……他们不只是在学术方面,更在道德思想方面都做得十分突出。大家在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考虑到的都是集体和学校的荣誉,而非个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与“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水处理专家,三十余载春秋献身我国环境事业,带领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所学、所研、所创,倾力打造我国的碧水蓝天、净化人类生存空间,解困世界能源危机……等待任南琪去开拓的事业还有很多,面对国家的使命、人类的未来,他没有停歇,一直在路上……
作者: 2009-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