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福俤博士

来源:中国报道
摘要:他的创新成果对我国生命科学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福俤是著名营养学家、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MineralMolecularNutritionLaboratory)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同那些热爱祖国的人士一样,出生在燕赵大地的王福俤,......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诚然,一个人想在生命历程中做出点事,非有高度热爱甚至痴迷的劲头,是难以有所建树的。而纵观王福俤工作经历,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对科学的那种狂热和痴迷。

        从海外杰出人才到国内学科领域顶尖专家,他始终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局意识相伴着一路走来的科研路。把工作岗位视为天职,把责任扛在肩上,他用一双专业的“慧眼”探索着微量元素“铁”、“锌”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拿出了领先国际、影响行业的学术成果。锁定目标攀登不息,为了生命的质量与品味,他让更多的研究成果造福社会,为疾病预防和营养均衡提供了科学的支撑。王福俤,在专注与创新中缔结成果。



        和同仁或学生交流微量元素方面话题,王福俤总是兴致非常的高。与生命构建息息相关的微量元素,其中蕴含着万千奥妙,也是他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科学家,没有比在学科领域有所发现更令人高兴的事了,王福俤驰骋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领域,用重大创新与突破印证追求路线的正确与高端。他的创新成果对我国生命科学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福俤是著名营养学家、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MineralMolecularNutritionLaboratory)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

因贡献突出,王福俤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知识报国的炽热情怀

        在科学界,有为数不少的科学家选择在国外发展事业,也有不少人出国深造后选择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原本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可非议。然而,作为根在祖国热土的优秀儿女来讲,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母亲服务,是情理、义理的呼唤,毕竟,在我国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尖端的人才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现。

        同那些热爱祖国的人士一样,出生在燕赵大地的王福俤,把为人的朴实、忠诚都写在了科研路上,他并没有选择在国外经营人生梦想,国家的召唤和父母的期盼,使他在2008年作为海外杰出人才毅然决然回国,就职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回国,王福俤抱着真正做点事的决心。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国的生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另一个希望是将自己服务的研究所或大学建成“中国的哈佛”。他志向很明确,奋进的脚步更是坚定而执着。为了凝聚学科领域尖端人才,王福俤发挥自己的学科专长组建起矿物质分子营养学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有研究人员20余名,其中包括博士后2名。

        绝知此事要躬行。王福俤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在全心投入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与国际同行合作首次阐明了TRPML1蛋白是一种二价铁离子通道。研究成果以中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名义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

        近几年来,王福俤继续以铁和锌两种微量元素为主要对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铁营养代谢研究领域,他先后发现4个新基因,分别为TRPML1(发表在《Nature》,2008)、Monla(发表在《NatureGenetics》,2007)、Sec1511(发表在《NatureGenetics》,2005)和HRI(发表在《TheJournalofC1inica1Investigation》,2007),这些基因分别参与铁的吸收、转运和代谢,该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铁代谢通路的基础理论,并为相关代谢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正是这些重大研究成果,王福俤被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风趣地称为“铁人”。在锌营养代谢研究领域,他首先发现了哺乳动物锌离子转运蛋白家族ZIP1、ZIP2、ZIP3、ZIP4和ZIP5基因吸收锌离子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明确ZIP4突变是人类遗传性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发现果蝇和酵母锌离子转运新基因FOI和Msc2;与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锌营养专家Cousins博士合作阐明了胰腺细胞锌离子外分泌的分子机制(《美国科学院院刊》,2010)等。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解机体锌离子吸收、转运和代谢提供了珍贵的理论依据,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

目前我国有关锌营养代谢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王福俤计划开展锌离子稳态调控系列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锌代谢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锌离子代谢稳态调控是非常精细、复杂、多步骤、顺序发生的过程。我们计划在原有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新增设几个课题同时开展攻关,具体课题分别为ZIP10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构建及功能研究、ZIP11参与免疫调控的分子机理以及ZIP12离子转运特性鉴定。课题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这项工作的前景,王福俤满怀信心,“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其成果对理解锌稳态调控分子机理至关重要,最终期望我们的系列研究成果为防治锌代谢失衡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在很多领域的探索深度和广度为他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王福俤在这样的大学里深造和进行科研,他很欣喜有这样的环境,也在不断探索中开辟了自己的视野和干工作的思路。

        王福俤2002年应邀前往美国深造,先后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开展了微量元素代谢与人类疾病的系统研究。国际著名铁代谢专家NancyAndrews博士是哈佛大学冠名终身教授,在国际铁代谢研究领域极具声望,其实验室更是被公认为国际铁代谢研究的最顶尖实验室。从2004年开始,王福俤来到了哈佛大学,得以在这一国际顶尖实验室从事铁代谢分子机理的研究,参与了发现多个铁代谢重要新基因的研究工作。期间,王福俤系统地掌握了铁代谢相关实验、小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许多生命科学的前沿实验技术。特别是遗传基因定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重要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为他现在建立和开展国内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02年到2008年,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王福俤凭借在微量元素锌铁营养代谢的系统训练和研究,以及一系列的重要发现,逐步成为该领域知名专家。他发现的新基因Mon1a调控巨噬细胞铁再循环机制的研究成果于2007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Genetics》上,引起该领域的极大重视,国际生物铁学会理事长、国际著名铁代谢专家Kaplan博士甚至将这一成果称为“一个划时代的发现”!美国科学院院士Cousins博士也曾对王福俤的成就予以了高度评价:“在世界顶尖实验室的系统训练,使得王福俤博士成为微量元素营养代谢领域难得的优秀人才。”

        目前,王福俤正在利用这些特色技术继续寻找微量元素代谢新基因,并与国际多个著名实验室合作寻找致癌基因、肥胖基因及雄性不育基因等。进入哈佛大学Andrews实验室之前,王福俤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国际著名锌代谢专家DavidEide教授。在Eide博士实验室系统地研究了锌离子转运蛋白ZIP家族调控机理,解读了困惑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类遗传病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之谜,先后在《HumanMolecularGenetics》及《JournalofBiologica1Chemistry》等杂志发表9篇研究论文。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王福俤建立了研究金属离子稳态代谢的实验体系。

        在锌铁营养代谢研究领域,王福俤目前有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锌和铁离子稳态调控的分子机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铁离子转运代谢的动态及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研究转铁蛋白Fpn的功能”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铁离子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细胞遗传机制”都已进入研究的关键阶段,其最新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表观遗传在铁稳态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以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器官铁蓄积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理研究”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介绍说,“铁稳态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铁稳态代谢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遗传学方面,然而表观遗传是否参与铁稳态调控尚不明确。我们惊奇地发现参与表观遗传的基因敲除小鼠脏器铁离子蓄积,在国际上首次将表观遗传与铁代谢联系起来,这又将是令人振奋的重要研究领域。”为此,在该项目中,王福俤团队将以表观遗传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结合高通量表观遗传组学平台及功能性筛选体系,把明确表观遗传的靶向器官及调控基因定为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创新成果点亮生命的光辉

        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让科研成果发挥最大值,不仅是对研发者付出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生命质量的培固和全新塑造。

        王福俤和科研团队大胆尝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性研究。例如,针对中国人群膳食结构与疾病谱开展了“中国人群血色病的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专项研究。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遍及全球的人类遗传病,患者因组织器官中铁离子过度沉积而导致肝脏、胰腺、心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糖尿病等并发症。血色病在欧美白人中发病率高达200分之一,被认为是人类第一大肝脏遗传病,然而有关中国人群血色病的研究目前却非常少。“铁过载和缺铁性贫血是威胁我们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以往多被忽视,研究明确它们的发病规律,研发经济高效、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措施也是我们团队的重要使命,”王福俤这样介绍。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疾病离子组学”的全新理念,即通过大规模的人体组织样品中微量元素谱测定,揭示微量元素平衡与人体疾病关联。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王福俤发现了可用于预测人体肥胖及糖尿病危险性的微量元素平衡模式,并为防治这些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方向。除了糖尿病外,他还希望能在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中去验证和拓展自己提出了的“疾病离子组学”理论。

        为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王福俤主持并完成多项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其中,降脂保健果茶、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系列新型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工艺已经转让上市;新型保肝解酒植物复方功能食品、新型复合浓缩鱼油降血脂功能食品、维生素D强化功能食品、男性抗疲劳植物复方功能食品等多项功能食品申报了国家专利。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王福俤坚持自己的见解:“优秀的科学家不只是发表论文,其科研成果能造福于民才是金标准”。在他积极倡导下,数名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在上海浦东张江药谷创业成立中哈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筹)。中哈福的英文是Charvard,是CH(China,中国)和Harvard(哈佛大学)的两个词的组合。中哈福将在新药筛选、功能食品及现代农业等三个方面开展研发,突出高科技优势,主要针对影响国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病等。当谈及“中哈福”时,王福俤满怀憧憬和风趣:“人们总是将哈佛和聪明联系在一起,这群热血的高智商哈佛中国人,要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和科技造福国民健康”。

        许多食品中包含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有害添加剂等,这些食物中危害健康的“元凶”,历来被人们所关注。王福俤对威胁食品安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食物链中的水产品是人体摄入蓄积重金属的关键环节,王福俤建立了大规模的基因组斑马鱼突变筛选平台,目前已获得了多个参与重金属蓄积的新基因,这将为揭示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研发防治重金属人体蓄积新措施带来希望。王福俤这样解释自己的“重金属与食品安全”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之一,亟需解决;重金属“镉”与微量元素锌有着许多相似的属性,利用自己在金属元素的科研背景,可以很好地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许多令人兴奋的研究数据。”

        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王福俤就曾指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为此他建议,我国应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应用。在2010年9月举行的农村食品安全论坛上,王福俤作为特邀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总结,对“重金属和食品安全”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讨和阐释。王福俤提出,食品安全不只是食品生产者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食品安全与每个人有关,需要人人参与。“加大科研投入,做好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推广,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的监管体系等一系列促进和保障措施,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远之计。”

        2010年11月,王福俤受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中澳农业、粮食安全与健康研讨会暨第七届中澳科技研讨会”,在大会报告《中国的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中,王福俤重点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粮食安全(FoodSecurity)”已经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王福俤作为中国方主席正在积极组织和筹备中澳2011双边研讨会,试图通过两国的合作,借鉴彼此经验,寻找促进中澳人民营养与健康的新思路。

在希望中扬帆奋进

        王福俤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与信心,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尽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但更多的是攀登的曲折,还有在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中的守望。

        谈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王福俤表示,在国际上研究铁的人估计有千余人,相对于研究肿瘤和癌症等的人数是较少的,希望国内能倡导相关的会议使该领域的人相互交流研究,对国内的研究进展有了解,而不是各自闭门做研究;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多学科前沿实验技术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为了推动中国的微量元素研究事业,王福俤做为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14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raceElementsinManandAnimals,TEMA14)执行委员会委员积极促成大会在中国的顺利召开。王福俤对大会充满了期待,“TEMA14是微量元素国际盛会,将在2011年9月在湖北恩施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和亚洲召开,它的召开将成为我国微量元素研究事业的里程碑。”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过少或过多都会引发相应的疾病,比如锌缺乏可引起小儿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及免疫力降低等。人类血色病是一种以过多铁质沉着于脏器组织为主要症状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晚期患者多可出现肝硬化、糖尿病和心脏病变等。因此维持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平衡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人体内有多少元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没有定论,尤其是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太少,难以测定,就算缺乏某种必须的微量元素也没有特异性指标,所以有时候不是严重的缺乏症往往很难提早治疗。而由微量元素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最近大家讨论的热点,他希望能够建立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水平标准以及微量元素添加的标准,对不同地区和个体区别对待。

        对一些正在成长的科学领域的年轻人,王福俤寄予了厚望。去年6月,他在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夏季学期“百人学者论坛”系列讲座中,谈到科研人员的素质问题,他认为“Workhardandworksmart”都是不可缺少的;谈到成为优秀的科研辅助人员,他认为就是需要在熟悉科研技术和参与科研过程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去写、去发表文章。在谈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时,他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遵守实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也不忘保护自身安全健康。

        王福俤应邀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青年科学家报告团”、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讲坛”、第二军医大学“海外杰出校友报告会”、郑州大学“名师名家讲坛”、西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院校和机构,给大家讲解生命科学的价值意义与美好前景。王福俤的演讲总是充满了智慧、知识、风趣和激情,受到热烈欢迎。

        2011年4月受邀在廊坊师范学院讲学,王福俤的报告《铁血人生说代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给人印象深刻。讲师小解发自内心地表示,听了王福俤老师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感到收获的远超出在这段时间中所能完成或学到的东西。她希望王老师能多回家(王福俤出生在河北廊坊)看看,再留给大家更多的宝贵财富!生命科学学院09级生物科学类四班的高同学,听完王福俤的讲座后他在博客中写道:王老师给我开启了生物世界的另一道门——细胞,还有王老师讲课很有激情,我们听得很振奋,我想如果每一节课老师的讲课都像王老师这样有激情,那么想必大家听起来也是很有激情的。

        谈到对美国在科研方面的感受,王福俤表示,美国的科研很开放,硬件设施很好,提供的交流机会也相对较多。美国人很现实,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会考虑自己的未来出路在哪里,做一个理性的分析,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毕业后可能并不从事研究而是去公司工作什么的,但是他们读研仍然是有目标有理想的。我国的很多大学由于经费、管理的问题阻碍了研究生的研究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毕业而草草了事,没有真正去认真对待研究课题,甚至有很多人是“被逼”读研的,他们没有去思考自己读研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同时王福俤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条件和水平迅猛提升评价很高,认为我们国内对研究生的培育已经逐步和国际有很好的接轨,相信同学们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一定会有所建树。

        他给研究生的建议是focus和转换思维。Focus就是要去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要一天一个想法,频繁转换,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盲目跟风。要不断地摸索、一步步探究,在实验中学会思考,从思考中学会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多角度看问题,使自己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逐渐成长与成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期,摆在王福俤面前还有许多有待钻研和破解的难题,他以满腔热忱和全付精力追逐学科领域的新境界,用智慧与情怀印证着追求的无悔和人生的价值,书写着一名科研工作者报效国家、献身岗位的忠诚。



  



      【人物介绍】

        王福俤,营养学家。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及上海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委会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1998年博士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4年,后前往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系(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员)及佛罗里达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研究副教授)开展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他是《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杂志审稿人。负责2项国家科技部973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1项中国科学院百人项目、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大科学装置项目、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1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主持完成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参与完成4项美国NIH基金项目。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多个离子代谢重要新基因,是国际领域知名专家。在《Nature》、《NatureGenetics》、《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及《PNAS》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近70篇,发明专利4项。主要的研究方向:1)细胞铁锌稳态代谢的分子机理;2)铁锌失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微量元素代谢相关新基因的筛选;4)我国居民微量元素状况评价及健康关联研究;5)人群疾病离子组学研究;6)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7)新型功能食品研发。
作者: 2011-5-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