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青年植物学家郭红卫

来源:央视网
摘要:郭红卫,1971年出生于天门市横林镇,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天门中学,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赴美留学,200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郭红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点击显示 收起

  郭红卫,1971年出生于天门市横林镇, 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天门中学, 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赴美留学,200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5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士Joseph Ecker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郭红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获得者;获得第22届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第1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及中国植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2006年,郭红卫在获得世界顶尖名校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聘请的情况下,毅然回到祖国,任教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筹建植物信号转导实验室,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继续植物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工作。郭红卫是坚守在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的典型。他主持承担着国家“985”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资助局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他讲授或参与讲授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核心课程《分子生物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及研究生课程《信号传导最新进展》,深受学生喜爱。

  在十余年潜心于与农林业密切相关的植物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中,郭红卫做出了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成果贡献。他发现了cry2是调控植物开花反应的主要光受体,还分离和鉴定了一个作用于光受体下游的重要信号因子。他还在植物光信号反应的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发现了一个新的钙结合蛋白SUB1在蓝光和远红光信号途径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进而首次提出了蓝光和远红光信号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填补了光信号途径中的两大事件——植物对光的感受和转录调节之间的空白。

  近年来,郭红卫主要研究气体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反应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发现了EIN3/EIL1转录因子在乙烯信号途径中的关键作用;进而阐明了EIN3/EIL蛋白的调控机理,建立了乙烯反应中的蛋白降解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影响,被认为是近年来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作者: 2012-10-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