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
艾滋病,已经超越了医学领域,社会力量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法国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在与“艾滋歧视”做斗争、促进艾滋医疗技术和药品的降价及普遍使用、推动病毒携带者和患者与治疗机构合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小标题)免费匿名咨询检测
巴黎许多酒吧、咖啡馆设有安全套自动贩卖机,旁边资料架上摆着性安全知识小手册、社会救助机构介绍资料。其中必有一份《自第一个“?”起……》,讲的是一旦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可前往巴黎城内11处免费匿名咨询检测中心寻求帮助。
循着手册上的介绍,记者来到塞纳河右岸、巴黎市政府附近一条僻静的小街。检测中心的小接待厅里安安静静坐着七八个人,年轻人居多。接待人员拿出表格,和和气气教等候者填写出生地、常住地和职业,又给每人发了一张编号卡片排队等候。
在诊断室,记者与医生单独面对。医生轻声询问过往病史及近期性经历,并嘱咐有权不回答。他还解释说,艾滋病病毒潜伏期为三个月,如果危险接触发生在近日,此时抽血检查结果可能呈阴性,但这并不等于100%未感染,还需再次检查。
当记者询问女用安全套的使用方法,他立刻拿起桌上摆放的样品仔细讲解。确信再无疑问之后,医生将记者送到隔壁抽血室。护士取血样,用6毫升试管装了两管,贴上属于自己的那个号码。前后不过20分钟,记者的艾滋病毒免费匿名检测就“完成”了。
不过,检测中心主任医生让·德鲁永告诉记者,检测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周后被检测者持本人编号来中心取结果的时候,中心可能面临更艰巨的任务。自1993年开设以来,德鲁永所在的检测中心平均每年免费匿名检测6000多人次,其中1%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即已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德鲁永医生说,巴黎所有检测中心均不提供检测结果的电话查询或邮递服务,被检测者必须本人持登记号码前来中心,由医生当面告知结果。这是因为检测中心必须确保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继续保持健康状态,更确保检查结果为阳性的人在得知“噩耗”的第一时间即可获得支持、帮助和建议。
德鲁永医生说,1982年第一例艾滋病例在法国确诊,1988年巴黎市政开始发起大规模艾滋病预防公益宣传,1989年开设了第一家免费和匿名咨询检测中心。如今巴黎城内11处免费匿名检测中心分别由市政府、红十字会和民间协会投资或
管理。法国其他许多城市也开设了类似机构。德鲁永医生所在的检测中心有11位医生、4位护士和4位行政人员,中心属于巴黎市政府,所有费用由市政府承担。
他说,健康有价而生命无价,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几十年前法国也有医护人员害怕与艾滋病人打交道,作为公众与艾滋病接触的第一道关口,检测中心的创建见证和参与了社会心态的转变,现在法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艾滋是病不是罪”的观点,这是巨大的进步。
在检测中心接待室的资料架上,记者从宣传册上读到,据法国卫生部门统计,截止2003年底,法国每10万人中平均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9.7例,其中法兰西岛的感染率为每10万人22.4例,在巴黎地区更高达46.7例。由于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多年努力,自2000年起,法国每年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携带和患病案例增长率保持稳定,平均每年6000例左右,半数以上在法兰西岛;自1994年起艾滋病死亡率持续下降,半数以上(近200例)在法兰西岛。
虽然在防治艾滋病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巴黎市政府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在“预防艾滋--巴黎一直在行动”的醒目标题下,市政府网站告诉读者:1998-2000年间,50%的艾滋病患者是“突然”被诊断为已患艾滋病,他们在此前的病毒未发展期间没有做过任何检测,因此贻误了自己的治疗,也可能造成了他人感染。专家估计法国可能有4万多人携带病毒而不自知。
今年艾滋病日,巴黎市政府将举办多项展览和安全套免费发放行动,各艾滋病免费匿名咨询检测中心还将走上街头,为人们流动检测。
(小标题)寻求法律保护权益
法国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大多知道《艾滋与社会权利》这本书。从求学就业、医疗救助、婚姻生育、财产继承到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因疾病而与公共权力部门或其它机构发生任何冲突,翻开这本工具书,就可找到法律依据和处理办法。
这本近200页的小宝书由名为“巴黎在行动”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权益保护协会主编,得到了法国卫生部和巴黎市政府的资助,去年8月出版,可在协会办公室和一些公共场所免费领取,也可从协会网站免费下载。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巴黎在行动”在14区一个会议中召开例会,记者在那里采访了协会主席杰罗姆·马尔丹。
杰罗姆是巴黎南郊一所中学的老师,30岁,又高又瘦。他不坐主席台上的椅子,而是坐在主席台地板的边边儿上,晃着两条长腿。他发言时,语速特别快,不时引用数据和法律条文。台下几十个听众大多消瘦憔悴,似有病容,但是对讨论都很专注。
“巴黎在行动”成立于1989年,现有150多名成员,大多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但也不乏身体完全健康的成员,杰罗姆就是其中之一。十几前年,杰罗姆目睹好友因感染艾滋而绝望,在无助中离开人世,他为之愤怒,痛下决心“一定要具体做点事情”。他志愿参加了“巴黎在行动”,多年以来每周教学之余投入30多个小时参加协会活动,去年9月他被选为协会主席。
协会成立的初衷是宣传“艾滋是病不是罪”。杰罗姆记得,协会最初几任主席安排大批艾滋病患者与媒体见面,希望告诉全社会,艾滋就在你我身边,疾病事关公共健康,患病不是病人的错,患者也是受害者。
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期,随着重视程度加深,安全措施改善,治疗技术提高,法国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势头被稳住了,人们的态度从莫名的恐惧转变为积极应对,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的境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事实证明,只要及时接受治疗,妥善控制病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完全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们深受鼓舞,也有了更主动的维权意识和行动。
多年行动过程中,“巴黎在行动”总是通过法律解决问题。2001年,巴黎一名中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被老师泄露,后遭同学侮辱和虐待,学生家长起诉校方,该协会援引法国1995年《病人权利保护法》为其提供支持。在多起艾滋病患者与雇主的纠纷中,协会也是援引相关法律为病人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协会因此决定编写专门针对艾滋病人社会权利保护的工具书。去年,协会骨干苦干6个月,“吃透”了法国的《病人权利保护法》、《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婚姻法》和《医疗保险法规》等法律法规,然后研究这些法律法规如何逐条逐款适用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患者的情况,最后以浅显的语言、配上法律纠纷案例,写成了这本工具书。
杰罗姆说,编这本书让大家理解了法学界和医学界许多缩略语和专有名词,现在协会很多成员都成了法律专家和艾滋病专家,不仅自己有信心带着疾病好好生活,还有热情帮助其他患者。他说:“知识就是权力。是法律和科学,给艾滋病患者以信心和力量。”
据杰罗姆介绍,“巴黎在行动”的影响在逐渐扩大,实力也逐步增强,如今每年可从各方获得拨款和捐款80万欧元,每星期都有集会讨论,经常发起媒体攻势,也经常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除了首都的“巴黎在行动”,法国其他各大城市都有与之并列命名但独立管理的同类协会,如“里昂在行动”、“马赛在行动”等。除此以外,法国还有几十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患者的权益保护协会,所有协会都经常向政府决策部门提意见和建议,有时还以过激方式唱反调,但是全都依法行动,也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
自动采集 20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