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健康快讯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洞穴休息和睡觉可治病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6年08月17日北京科技报15提起洞穴,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黑暗、潮湿的景象,但就是这些布满坚硬岩石的洞穴却是一个“天然疗养院”,洞穴的环境不仅有助于治疗一些疾病,甚至......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08月17日 北京科技报 15 提起洞穴,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黑暗、潮湿的景象,但就是这些布满坚硬岩石的洞穴却是一个“天然疗养院”,洞穴的环境不仅有助于治疗一些疾病,甚至为受女性喜爱的SPA服务提供了最好的蒸气室。

近年来,在东欧、俄罗斯以及美洲已经开辟了许多洞穴医疗站,治愈了许多病人。我国西南地区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岩溶洞穴,近日,有地质专家也提出要在中国西南建立世界级的洞穴医疗基地。

每天几小时的洞穴生活,休息和睡觉便可治病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朱德浩是专门研究“洞穴医疗”的专家,2004年,他曾去到欧洲中南部的斯洛文尼亚岩溶区,对那里的岩溶地貌与洞穴进行考察。据他介绍,斯洛文尼亚洞穴医疗站利用一段人工洞道作为肺病的辅助治疗,实践证明治疗效果是不错的。

如今,地表环境日趋恶化,由于空气质量下降,吸烟人数不断上升,使得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洞穴疗法对这类顽固性疾病具有独特疗效,因此受到俄罗斯、东欧等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重视,而且国际洞穴学联合会组织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洞穴医疗”委员会,目的在于宣传和促进这一奇特的医疗方法。
朱德浩介绍说,“洞穴医疗”并不用一天24小时都在洞穴里面居住,患者每天在洞里面呆上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了,一般就是休息和睡觉。欧洲的“洞穴医疗”,有时会播放舒缓的音乐配合治疗,也有专门的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做些简单的医疗体操,进行相关呼吸和祛痰的训练等。“总之就是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里面,神经得到充分的放松,并且享受洞内特殊的微气候对人体的综合效应。”

当然,“洞穴医疗”对治疗呼吸道等疾病主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宜进行洞穴疗法的。朱德浩说,由于洞穴内外的气温差异很大,所以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患者就不太适宜采用洞穴疗法,这样会给此类患者的器官造成负担,另外由于洞内的湿气较重,因此风湿病的患者也不适宜采用此法。

我国岩溶洞穴资源丰富,但至今还无真正意义的洞穴医疗站

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适宜的多样性气候条件, 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尤其是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岩溶区,在这里,星罗棋布着数以十万计个岩溶洞穴。但是,除了400余处已开发成旅游景区的洞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洞穴医疗站。

1994年,在广西柳州市的响水岩,曾经建立了中国首家洞穴医疗站,但是几年前,因为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家惟一的洞穴医疗站“夭折”了,对此,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至今还不免感到惋惜。

他说:“并不是所有的洞穴都可以开发用于医疗,经过监测和研究后,只有洞穴内的温度、湿度、以及负离子的浓度等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响水岩的洞穴不仅各项要求都达标,最难得可贵的是它位于城市的周边,交通十分方便,而目前发现很多适宜用于医疗的洞穴往往位于偏远的山区。”

朱学稳介绍,“冬暖夏凉”是这个洞穴的最大优点,一年四季,人们在洞中都会感觉非常舒适。洞穴内的微气候,也就是温度、湿度等几乎终年保持恒定,基本上与地表的年平均温度接近。而且洞内的空气清新,没有任何有毒有害的气体,尘埃、微生物、污染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非常少,比起外界的空气要洁净得多,而这种环境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过敏和发炎。

有专家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洞穴医疗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发展,对此,朱学稳表示,虽然现在岩溶洞穴医疗价值已经引起了旅游部门、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兴趣,但是老百姓对这方面认识不够。而且,“洞穴医疗”并不能对疾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它需要患者长时间的配合才会有疗效,而很多患者并不愿意花钱接受长时间的洞穴医疗。
作者: 2006-8-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