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红网张家界12月22日讯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周传友) 田运婷,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原本她是山深处土家村寨的一名清秀少女,天之骄子,却遇上了极端恐怖、无法根治、人见人怕的多发性动脉血管瘤。鸡蛋大小的血疱加起来超过8斤,可以装满整整一个洗脸盆。而她凭借着个人的毅力,勇敢地向恐怖的血管瘤庄严亮剑17年,令人肃然起敬。
整个湖南省仅此一例的恐怖血管瘤
两岁那年,田运婷的奶奶覃章秀在给她洗澡的时候,就发现她的手指和脚趾关节有些变形,这为后来诱发可怕的血管瘤埋下了种子。1992年,年仅5岁的田运婷,腹部和大腿上开始出现一些血点。不仅没有自然消除,还越来越大。父亲田祚元和母亲黄桂莲紧张起来,带着田运婷来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动脉血管瘤。
17年后,在湘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从田运婷身上割除下来的血管瘤,大大小小的血疱超过8斤,可以装满整整一个洗脸盆。主治医师介绍,这么严重的血管瘤病例,估计整个湖南省仅此一例,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碰到过这样恐怖的相关病例。
多发性动脉血管瘤并不传染,因为基因突变而造成,十分顽固,只要人的身体上有血管,它就会永远存在,所以不能一次性根治,只能慢慢疗养。仅仅一年时间,血管瘤就从腹部和大腿根,延伸到了其他部位,比如整个腹部、大腿后侧、脚底、脚趾、手指等部位。从此,田运婷的童年阴云密布,灰暗无边。
紧急手术挽救生命泪别大学校园
2008年秋天,怀揣着“求学医术,泽被苍生”的梦想,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土家姑娘田运婷,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校区,攻读临床医学专业。那是田运婷第一次出远门,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为了保护好血管瘤不被汽车上的座椅磨破,她半蹲半坐,十分吃力,到达永州,全身虚脱,几乎昏厥。
2009年3月4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们为田运婷开具了休学一年的《学生休学证》,嘱咐田运婷早日到湘雅医院进行手术。分别时刻,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口,班主任来了,系党支部书记来了,宿舍里的七个姐妹都来了,喜欢和田运婷交往的同学们,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来了。现场的气氛严肃而又压抑,宛如生离死别。同学们哭了,田运婷也哭了,老师们和田祚元的眼里都有了晶莹的泪花。送别的话语憋在喉中,祝福的愿望埋藏在心底,挥动的手臂难以举起。泪眼模糊中,田运婷在父亲田祚元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离开了自己钟爱的大学校园。
债台高筑,告贷无门,无奈地借了高利贷
从田运婷5岁开始,家里为了给她治病,早已一贫如洗,债台高筑。整个田家坊村的邻居,所有的亲戚朋友,全部借了一个遍。借了以后,再也没有能力拿钱去还。借去借来,借来借去,田祚元和黄桂莲两人就很难借到钱了。
17年来,为了给田运婷治疗血管瘤,这个家庭到底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田祚元和黄桂莲的心里都没有底。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还是五十万、六十万,算也算不明白。只有一条算得很明白,那就是认识和了解这个家庭的人,谁也不肯给她家里借钱。因为那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填也填不满。借钱给她家,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田运婷的记忆中,告贷无门的这个家庭曾经有过两次借高利贷的记录。第一次是母亲黄桂莲生弟弟田运攀的时候,产后大出血。第二次是自己田运婷前往湘雅医院进行第三次手术之前。不同的是,第一次是父亲田祚元去借,第二次父亲田祚元在广州打工挣钱,不在家,是母亲黄桂莲去借。
湘雅医院:手术三次,情动三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规模、技术和服务最好的医院。烧伤科,第六病室,田运婷在这里住院三次。三次手术,三次生死。每一次手术,对于田运婷来说,都是在鬼门关那儿打一个回转。因为稍有不慎,尤其是病人自身意志力不强,都有可能造成手术不成功,动脉大出血、血流不止的话,就会危及生命。
三次手术,按照要求,每一次都需要在手术结束之后住院半个月以上。但是,没有钱,只好压缩住院时间,提前出院。一开始,为了巩固疗效,主治医生建议多住几天。后来,看到田运婷的家庭状况,医生主动提醒她们早一点出院,以便节省费用。 母亲黄桂莲:母女同心,生死与共
田运婷的母亲黄桂莲,自从嫁到田家坊村,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先是乙肝折磨,后是胃痛多年。生下儿子田运攀,产后大出血,险些死去。村里的亲戚朋友过来,给田运攀做满月酒,进行新生贺喜的那天,黄桂莲和儿子田运攀却还在医院里面住院。母子俩都是奄奄一息,面无血色。
苦难的家庭,磨难总是接踵而至。1995年春天,正是抢收油菜籽,育苗插秧的季节。田运婷不慎摔倒,擦破了血管瘤,血流不止,只好到乡卫生院去住院。田祚元误食桐油中毒,全身抽搐,口吐白泡,肚子拉稀,浑身无力,舍不得钱去医治,只能躺在家里延续生命,无奈等死。田运攀还只有两岁,需要人照顾。里里外外,全靠黄桂莲一个人忙进忙出。结果,田祚元命大福大,没有死掉。可是,田里的油菜籽却因为连日大雨,没有抢收回来,颗粒无收。育好的秧苗也没有及时栽到田里去,白白耽误了一季阳春。
尽管如此,黄桂莲一直都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先后在广和购物中心食堂、市区龚大婆酸萝卜店等地打工多年,用微薄的工资来补贴家用,给女儿治病。
父亲田祚元:加紧治!赶快治!
我们见到了田运婷的父亲田祚元,干瘦,憨厚,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朴实和勤劳。这位曾经手艺过人的农村篾匠,刚刚从广州乘坐火车硬座回到张家界。他给我们掏出当天的火车票,上面标识车费98元。回来的火车上,他没敢用一分钱,渴了就喝一点火车上免费供应的开水,饿了就忍着,一路忍到张家界。“后天就要走!回来主要是担心女儿的病情,看一下才放心!”他对我们说。
始终相信田运婷身上的血管瘤是良性的,是可以医治好的,就是田运婷的父亲田祚元。这位手艺过时,没有用处的篾匠,除了利用身上仅有的体力来挣钱以外,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好好赚钱的路子。习惯于生活在南方的他,冒着严寒,于2008年春天来到位于西北地区的青海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下,凭借着自己的体力,分别在平安县、洛都县等青藏铁路复线改道工地,整整做了一年苦工。一年里,他的收入只有13000多元,除了慢性肠炎吃药打针用去1000多元,日常必备开支500多元外,他舍不得乱用一分钱,剩下的11000多元全部寄回了老家,用于田运婷的吃药打针和家庭生活开支。
此外,多年来,田祚元还先后在四川遂宁和内江、福建福州等地打工多年,挥洒汗水,出卖苦力。2009年,他来到了广州市郊的江村,在广州至珠海的复线铁路工地打工。
弟弟田运攀:一边抬枕木,一边流泪水
2008年第二学期开学了,可是,正要就读初二年级的田运攀辍学了。一个15岁的土家少年,开始走上社会,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本来,田运攀这一学期的费用,田祚元都已经交给学校了。可是得知姐姐田运婷的病情开始恶化,田运攀的内心开始动摇。痛苦的抉择以后,他和父亲一起来到学校,拿回了那笔300多元的费用,义无反顾,留下了老师和同学们一片惋惜的目光。
没有一技之长,年少的田运攀只有跟着别人,先后在张家界市鸽子花国际酒店、常德市安乡县、省会长沙市等地从事勤杂工、学徒工。虽然很苦很累,工资微薄,但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田运攀不仅养活了自己,还经常给家里捎钱。2009年春天,田运攀随着父亲,来到了广州郊区的铁路工地,抬枕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