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肥胖相关

肥胖者体型也与遗传相关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人们已经知道,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相关。不过,一项新公布的大规模荟萃研究显示,对于肥胖者而言,他们的体型是所谓的“苹果型”还是“梨子型”,也与遗传有关。来自荷兰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上撰文说,他们发现了13个与人体脂肪分布相关的基因位点,它们能够影响人体脂肪是分布在腰、腹等部......

点击显示 收起

        人们已经知道,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相关。不过,一项新公布的大规模荟萃研究显示,对于肥胖者而言,他们的体型是所谓的“苹果型”还是“梨子型”,也与遗传有关。  

  来自荷兰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上撰文说,他们发现了13个与人体脂肪分布相关的基因位点,它们能够影响人体脂肪是分布在腰、腹等部位使人体成为所谓的“苹果型”,还是分布在臀部、大腿等部位使人体成为所谓的“梨子型”。

  基因位点指的是一个基因或一个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特点位置。

  此前的研究显示,对于“苹果型”肥胖者而言,其患上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大。但对于“梨子型”肥胖者而言,这类疾病风险的增加并不显著。为研究脂肪在人体的分布,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腰臀比(WHR)的概念,即腰围与臀围之比值。该指数与人们熟知的BMI指数不同,BMI指数为体重和身高平方之比,用来衡量人体是否超重。

  研究人员介绍说,已有研究发现腰臀比值在家族成员间较为近似,但在此项研究之前,人们对于遗传因素在脂肪分布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而此项研究发现的13个基因位点,则证实了人体脂肪的分布确实与遗传相关,其中7个基因位点还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18个与BMI指数相关的基因位点。研究人员说,这些结论都显示出肥胖与遗传的相关性。不过,参与研究的荷兰伊拉斯漠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卡罗拉·希尔肯斯强调,尽管肥胖与遗传有关,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



  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12日报道,科学家发现超过13种与肥胖有关的新基因变异,可说明为何有些人是下围较大的梨型身材,有些则属腹部较大的苹果型身材。

  由剑桥、牛津等280个研究机构的400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成果能进一步了解肥胖的生物作用,未来可协助发展治疗或防治肥胖的新方法。

  刊登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期刊的研究指出,科学家发现13种基因变异与人类为何是苹果型或梨型身材有关,而这些变异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效果又比男性强烈。基因变异指的是DNA序列的变异。

  这项发现相当重要,因为先前研究指出身体脂肪的分布与健康有关,苹果型身材的人罹患糖尿病与心脏病的机率,比梨型身材者还高。

  牛津大学教授席西莉亚?林格伦(Cecilia  Lindgren)说:“藉由发现影响我们的是苹果型或梨型身材基因,以及男女之间不同的影响程度,我们希望聚焦在关键的潜在生物作用上。透过基因了解生理只是迈向治疗的第一步,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数百名科学家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十个与人体肥胖有关的全新基因变异,借助分析这些变异可以找出形成“苹果”体型和“梨”体型的原因。

        一些科学家说,尽管基因在决定人体体型方面扮演某种角色,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仍是决定人是否肥胖的主要因素。



        关乎体型

        来自全球280个研究机构的400名科学家参与这项有关肥胖的研究。他们10日在《自然遗传学》期刊发表论文,阐述相关成果。

        路透社10日报道,这些科学家共开展两项研究。

        第一项研究涉及基因变异和人体肥胖体型的关系。一般而言,体重超标的人分为两种体型:“苹果型”和“梨型”。苹果型指多余脂肪大多聚集在腹部、腰部形成的肥胖体型;“梨型”则指臀部、大腿过于肥胖导致的体型。

        先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苹果型”和“梨型”身材的人面临不同健康风险。前者患II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几率较大,后者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研究人员在人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中发现13个全新基因区域,这些区域内的基因变异与形成何种肥胖体型有关联。

        另外,研究人员说,这些基因变异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而言更强。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塞西莉亚·林格伦告诉路透社记者:“借助发现基因对‘苹果’体型或“梨”体型形成的影响,分析它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差异,我们希望可以追踪相关重要潜在生物进程。”



        影响体重

        第二项研究涉及基因和人体肥胖指数(BMI)的联系。

        人体肥胖指数是涉及身高和体重的某种计算方式,成为评判体重是否超标的重要杠杆。一般而言,这一指数在25至30间属于超重,大于30则属于肥胖。

        研究人员借助对25万人的筛查,找到18个与人体肥胖指数相关的基因区域,包括32个基因变异。

        一些科学家说,一些基因经由影响食欲、胰岛素分泌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体重的效果。

        在发现的基因变异中,一些会起到拉高人体肥胖指数的效果。对比研究发现,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条件类似的情形下,遗传较多这些基因变异的人比遗传较少者平均重大约7公斤。



        并非唯一

        科学家提醒,尽管基因影响体重、体型,但它不是唯一因素。常锻炼、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是远离肥胖、保持体型的主要方式。

        “我们不应该忘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鲁特·卢斯告诉路透社记者,“基因的确影响是否肥胖,但大部分肥胖仍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引发。”

        一些科学家承认,借助改变生活方式减肥实属不易,而科学家可借助这两项研究更加了解导致人体肥胖的生物进程,或许有助找出治疗、预防肥胖的新方式。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林格伦说:“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在内,多种治疗肥胖的方法获证极端难以操作,借助改善人体脂肪分配或许可为发现新药物提供另一种选择。”(蒋骢骁)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