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人类胚胎克隆科研带头人李建远回应质疑

来源:半岛都市报
摘要:”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烟台毓璜顶医院的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发国人关注。不少人对于用胚胎干细胞治愈疾病意见不一,其中也夹杂着对该科研成果带头人李建远的学历等方面的质疑声。2月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攻......

点击显示 收起

  “有了这个科研成果,是不是我们身上哪儿坏了就像机器换零件一样容易?”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烟台毓璜顶医院的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发国人关注。不少人对于用胚胎干细胞治愈疾病意见不一,其中也夹杂着对该科研成果带头人李建远的学历等方面的质疑声。2月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



        攻克疑难杂症有指望了

        人类体细胞克隆囊胚技术,对临床医学会带来哪些好处?“克隆出人类体细胞囊胚,使未来克隆技术用于临床医学迈出了一大步。”李建远告诉记者,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意味着距离人们所希望的通过克隆技术来治疗癌症、心脏病、帕金森症等目标更近了。

        李建远特别说明,“掌握这一技术不是为了制造克隆人,而是进行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造福于人类。”据李建远介绍,胚胎干细胞作为人体的“万能细胞”,理论上可以发育成任何人体组织细胞。人体的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胚胎干细胞都可以培育成再生组织,帮助其进行修复。

        “现在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大量复杂艰巨的科研课题要去一一攻克。”李主任解释,现在的科技成果距离克隆技术用于临床医学至少还有两个步骤,一是建成胚胎干细胞系,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实现,但这是他们下一步研究的目标;二是通过扩增的技术定向诱导成体干细胞分化,将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出的与病人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用它衍生而来的功能细胞、组织或器官,来取代病变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治疗目前不能治愈的许多疑难杂症,避免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移植中配型困难与供体不足的瓶颈。



        带头人学历成外界质疑焦点

        而在2月3日,多家媒体报道这一消息以后,立即就有外地媒体赶往烟台采访李建远,并在报道中进行了多方质疑,其中,李建远的学历一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李建远表示,“首先我要说的是,学历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是初中生、中专生,难道就不可以搞科研了?就不能出成果了?”李建远表示,自己只是将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杂志认可的消息公布了出去,并不想解释太多关于他个人的问题。

        在李建远提供的材料中,记者看到了他在1995年获得的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毕业证和结业证书,“我是硕士毕业,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是博士。”但是李建远仍然表示,他们是为了做研究,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只是为了鼓舞国人的信心和志气,表明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也能做,但是“没有必要把我的老底儿都抖出来”。

        随后,李建远拿出了一个木质的证书,记者看到这是一份“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颁发的证书,上面用英文写着:授予李建远先生与医学博士同等成就的荣誉称号。而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有关媒体对其博士学位的质疑。对此,李建远解释说:“当时是美国中华医学研究会为推进中美医学学术交流,推荐国内一些医学方面的专家。”

        李建远说,当时对方授予的只是荣誉称号,并不是所谓的博士学位,他也从来没有用这个当作幌子,以此来鼓吹自己是博士学位或者职务晋升,而且1999年进医院时已经向院领导说明这些情况,“这是荣誉称号,我总不能不要吧?这对我的真正学历和科研水平没有任何影响。”



山东科学家回应学位质疑  称获美国博士同等水平

  关于学位:

  “(1999年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是授予我博士同等水平,这个事情我们单位也知道的,也是有档案的,但是我没有把它当回事。”



  关于质疑:

  “(方舟子查不到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有可能他搜的名称不对。(至于能否告诉中心全称),我不会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的,这跟我们没关系,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两天前还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但4日早晨的烟台市区天气却显得阴沉沉的。而紧邻毓璜顶医院的毓璜顶公园却没有了3日人头攒动赶庙会的场面。

  每年正月初九(3日)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烟台市民都要在毓璜顶公园逛庙会。但4日,赶庙会的市民没有了3日人潮汹涌的景象,而位于毓璜顶医院五层的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却陆续迎来“天南海北”的客人。

  4日刚上班,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刚到实验室,就已经有不少记者在门口等候他了。

  “这是基因鉴定一室。”李建远指给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们看。而4日一个上午的时间,李建远带领记者们参观了整个实验室。下午,李建远又给前来采访的记者开了个小型发布会,介绍其研究成果。但是,当媒体记者问及他有关学历的问题时,李建远还是显得支支吾吾。



  李建远回应质疑:“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4日下午,在李建远召开的媒体小型发布会即将结束时,记者在场再次针对其学历提出质疑。李建远表示:“这个问题和报道没关系。”此前一天(即3日),他也曾这样答复早报记者。李建远说:“我的硕士是在北京医科大读的。”

  但是当有媒体记者问及李建远,1999年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是否授予其博士学位时,李建远表示,“是授予我博士同等水平,这个事情我们单位也是知道的,也是有档案的,但是我没有把它当回事。”

  有记者继续追问李建远说,学术打假名人方舟子查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查到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这是为什么?

  李建远回答说:“有可能他搜的名称不对。”

  记者于是追问:“你是否能把这个中心的全称告诉我?”

  李建远表示:“我不会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的,这跟我们没关系,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到今年6月份,我在烟台干了近10年。10年了,对烟台要有一个交代。”李建远向记者表示,在20天内,还会有另外一个新成果要对外发布,“那个成果,比现在这个分量还要重。”但是,李建远4日对记者表示,另外一个成果暂时不要向外报道。

  尽管李建远要求记者们不要事先报道他的“另外一个成果”,但他还是向记者们透露了“另外一个成果”的玄机。李建远说:“我的另外一个成果跟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与我们的后代——男性生殖有紧密联系,男性生殖这方面我们医院做得非常好,这个是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这两个成果加起来,我们的实力就显现出来了。”

  同时,李建远表示,20天后,他们要把另外一个成果的论文发到美国,等到美国接受了,将召开鉴定会,“我们两个五年计划也就完成了。”

  最后,李建远叮嘱记者们说:“你们多拍拍我们医院的大楼,但别拍青岛大学字样,这个课题是我们独立完成的,大家配合一下。”



  医院:无论是否博士都要留住这个人才

  “你们发表的文章,对我们非常不利,不是你们报道错了,而是有些东西对我们影响不好,在中国做科学不容易,尤其做这个研究非常敏感。国外都做出来了,我们还没有做出来。这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美国都做出来了,我们也应该做出来。”在看到早报昨天的报道后,李建远在媒体小型发布会前后两次单独约见早报记者,并激动地摘下眼镜扔在桌子上,“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才做出来,我们在基层做科研非常不容易。你是否能把对我们不好的文章删掉?”

  发布会后,烟台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烟台毓璜顶医院院长刘运祥对记者表示,院方知道李建远学历的有关情况,知道他没在美国留学,而是向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寄了一篇论文获得的学位,“无论他是不是博士,我们都要留住这个人才。”

  昨天,李建远在回答早报记者的提问时并未证实其学历问题,而方舟子也通过其博客就此事提出质疑:“李建远声称"这个研究花费了他们10年时间",现在克隆人类胚胎算不了什么,10年前就比较稀奇了,那么10年前他在哪里高就,有条件来做人类胚胎克隆?查了一下李建远的简历,在1999年之前他是菏泽地区医院的医生,1999年调到烟台毓璜顶医院,都是在地市级医院工作。他自称"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美国的研究中心通常没有授予博士学位的资质,也查不到美国有叫这个名称或类似名称的研究机构。”

  有专家也表示,尽管学历不能等同于能力,但是学历造假却是缺乏科学诚信的,况且这个成果还没有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烟台毓璜顶医院网站显示:该医院始建于1890年,目前是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烟台市涉外定点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暨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而李建远所在的该医院中心实验室于2001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6位院士进行评估认为:属于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实验室。2001年10月和12月该实验室被命名为“烟台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任李建远博士为学科带头人并担任研究中心主任。另外,建立正常青年人附睾cDNA文库,经过大规模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处理,破译了人类附睾基因密码,第一批筛选出全新、全长的附睾表达基因6个,正在进行其功能研究。



  李建远解释研究进展:“我们多了对囊胚的鉴定”

  早报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早在2000年,我国国内就已经有了关于人类克隆胚胎研究的相关报告。

  根据《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记载: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殖工程研究室主任、遗传学与生殖医学专家卢光琇曾发表过《建立人类体细胞克隆胚技术的初步探索》的文章,而该文章提要显示:“绵羊、小鼠和牛等体细胞克隆动物的出生,证明了克隆技术在人类应用的可能性。由于宗教、伦理及法律方面的原因,以及克隆技术本身的缺陷可能对克隆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这一技术在人类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大多数实验人员均不主张在现阶段对人类进行克隆。”

  而2003年,卢光琇再次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根据《科学通报》2003年48卷17期,该论文题目为《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的构建》,该文摘要显示: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的构建是治疗性克隆的基础和前提,将供体细胞核注射到成熟卵母细胞,然后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和6-甲基氨基嘌呤(6-D)激活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活化并出现原核样核(2PN)后,去掉雌原核而保留供体细胞核,避免了去核时对卵母细胞进行DNA荧光染色和紫外线照射,同时也避免了去除过多的细胞质,经体外培养后,有少量核移植胚发育到囊胚阶段。

  那么,李建远的研究报告与卢光琇的报告有哪些差别?李建远提供的“国内外已报告的人类克隆胚胎结果对比表”对两者进行了对比。

  与卢光琇2003年的研究报告相比,在工体细胞类型上,卢光琇采用的是成人纤维细胞、人卵外周颗粒细胞;而李建远则是采用成人纤维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细胞核移植方法上,卢光琇采用的是先将供体细胞核注入卵母细胞中,激活后,去除第一极及附近的原核,然后核DNA荧光染色后去核注入供体细胞核;而李建远则是采用三维立体偏振光对核DNA定位,激光打孔后,注入供体细胞。在克隆胚激活方式上,卢光琇采用化学激活;而李建远则采用电激活加化学激活。在克隆胚体外发育情况上,卢光琇是用75枚人卵母细胞共获得4枚囊胚;而李建远是用58枚人卵母细胞共获得5枚囊胚。最后,在囊胚鉴定上,卢光琇没有进行鉴定;而李建远则进行了鉴定,采用的方法是微卫星位点、线粒体DNA、SNP位点、不同细胞线粒体定量。

  李建远说:“我不能说我们做的报告多么好,但是我们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方法,而且我们自己还对囊胚做了鉴定。”  



        最近两天,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人类囊胚。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课题组首席专家、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既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在国内读过博士”,截至前日,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没有发布对这条消息的任何评论,甚至在其网站上也没有转载这条消息。

  为此,记者亲自采访李建远,得到的消息是还未得到“专家组鉴定”。

杂志权威性不太高?

  质疑: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这一科研成果2009年1月27日发表在《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这个杂志的权威性不够大,因为其创刊的时间只有10年,影响因子才4点多。最好的杂志影响因子大概有40多个。

  ●比不上《自然》但也权威

  李建远:有记者已经采访了那个杂志的副主编,人家就说得很好:《克隆和干细胞》的权威性虽然无法与《自然》杂志比肩,但也称得上是权威学术期刊。去年11月,《克隆和干细胞》就已经通过这篇文章的审核,但是当时没有发。

  我不能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但是至少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世界也是前列。目前也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和我们能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了相似的文章,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水平?

为何不先请专家鉴定?

  质疑:1月27日,李建远在得知该成果被公开发表后,就组织召开成果介绍会。组织单位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没有进行国内专家鉴定。为什么不在专家鉴定会召开之后,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这段时间忙完一步步来

  李建远:我们科学界一般认为科研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后才能公开,大家也才会认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2007年就已经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不急着公布成果,非要等到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后才公布的原因。至于国内专家鉴定这一块,这段时间忙完了,我们肯定会向科技部、卫生厅申请组织专家鉴定,一步一步走。

博士头衔有问题?

质疑:李建远声称“这个研究花费了他们10年时间”,那么10年前他在哪里高就,有条件来做人类胚胎克隆?

  查了一下李建远的简历,在1999年之前他是菏泽地区医院的医生,1999年调到烟台毓璜顶医院,都是在地市级医院工作。他自称“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美国的研究中心通常没有授予博士学位的资质,也查不到美国有叫这个名称或类似名称的研究机构。

●与报道无关吧以后再说

  李建远:这个与报道有关系吗?等到专家论证会召开完之后,再向你介绍我个人的情况吧。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的是,我的档案里确实是“硕士”学位,“博士”是授予的。授予和获得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是1999年5月份调入毓璜顶医院的,医院新大楼同年10月份投入使用,我们是在同年深秋时争取到国家“863”项目的。



        近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远宣布成功克隆人类胚胎(2月3日本报曾报道此事),遭到了一定的质疑。  

  谈到李建远宣称的成果,从事克隆牛研究的中国农大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磊说,国内已成功克隆猪、牛等。该类克隆技术与克隆人类胚胎相似,因此能够成功得到克隆人体胚胎也不意外。  

  针对有人质疑该学术成果并未得到国内有关部委的认可,李建远对媒体回应说,课题组将马上向科技部以及山东省卫生厅进行汇报,预计本月将召开专家论证会。至于自己被质疑的博士身份,他承认自己档案里是“硕士”,而“博士”是“授予”的。  

  对于李建远遭到质疑,张磊说,刊载李建远成果的《克隆和干细胞》杂志在国际上比较权威,至少比国内有关克隆技术的学术刊物更权威。



  《克隆和干细胞》杂志主编:  

        《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的主编、曾经人称“多利羊之父”的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默特(Professor Sir Ian Wilmut FRS FRSE)昨天向早报记者证实说,李建远的论文是经过多位克隆界专家集体严格评审和鉴定确认其价值后才得以在该杂志的网络上发表的。

        当记者问起评审的具体细节时,威尔默特表示按照惯例论文评审人员的姓名以及整个评审过程都是保密的,也就是所谓的匿名评审。

        威尔默特告诉早报记者:“人类克隆胚胎能够达到胚囊阶段的确非常鼓舞人心。这表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获得胚胎干细胞系。因为它们将在基因上与捐献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就为研究遗传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从长远来说,它们可以用来研究治疗因细胞损伤或者变异所引发的人类疾病。”

        1996年,生物学界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第一只用成年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诞生了。自称培育出多利的科学家伊恩·威尔默特也伴随着多利一起“大红大紫”。

        2006年,威尔默特终于在法庭聆讯时承认,多利羊并不是由他克隆的。他只是在克隆羊项目中发挥了监管的作用,但他的作用并非“微不足道”。
作者: 200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