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排斥or不排斥,iPSC争议愈演愈烈

来源:生物通
摘要:新证据支持重编程干细胞不会受到免疫系统攻击,指出自体iPSC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com研究人员诱导小鼠iPSC分化成为数种不同的细胞系,并将这些细胞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中,研究显示这些细胞并未触发强烈的免疫应答。这已经是本月第二篇认为iPSC不会引发免疫系统排斥的文章了,再次将iPSC的安全问题摆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新证据支持重编程干细胞不会受到免疫系统攻击,指出自体iPSC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研究人员诱导小鼠iPSC分化成为数种不同的细胞系,并将这些细胞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中,研究显示这些细胞并未触发强烈的免疫应答。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子刊Cell Stem Cell杂志上。这已经是本月第二篇认为iPSC不会引发免疫系统排斥的文章了,再次将iPSC的安全问题摆在了风口浪尖。

iPSC又称诱导多能干细胞,自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和Gladstone研究所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率先生成iPSC之后,人们一直将这一技术看作是细胞替代疗法的希望。人们普遍认为自患者自身iPSC分化成的细胞,在移植回患者后不会引起免疫应答,此外还可以绕过干细胞的伦理问题。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快来体验EZValidation在线工具,轻松满足各种国际标准!

但2011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徐洋教授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对这一设想提出了挑战。他的研究团队用小鼠皮肤细胞生成了iPSC并将其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他们发现,移植后小鼠体内没有形成畸胎瘤,但同样方法移植的ESC却形成了畸胎瘤。徐洋教授认为这是因为iPSC受到了小鼠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排斥。(相关文章:专访徐洋:iPSC会引发免疫排斥 还要继续研究吗?)

今年1月Nature又发表了另一项研究,日本国立放射学研究所的Masumi Abe将iPSC和ESC分别与小鼠胚胎融合,使其发育成为嵌合子小鼠。随后他们将这些小鼠的皮肤和骨髓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但并未发现任何强烈的免疫应答。由此Masumi Abe认为iPSC并不会受到小鼠免疫系统的排斥。(相关文章:Nature头条:新研究再掀iPSC争议论战 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04120)就此,徐洋教授也给Nature杂志发出邮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详见《徐洋:iPS数据不支持文章结论》。

而这篇Cell子刊文章紧随其后,力撑了Abe等人的观点,指出源自iPSC的细胞可以安全用于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多种人类疾病。在这项新研究中,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Ashleigh Boyd及其同事,用两种不同方法使来自小鼠的iPSC分化为三种不同的细胞系,并将其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随后分别在体外和体内对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研究显示,体外实验中白细胞(T细胞)计数没有增加,细胞移植后小鼠体内也没有发生免疫排斥。

研究人员也承认,该研究与徐洋教授相矛盾的原因可能是,两项研究中小鼠细胞移植的部位不同。不过,他们在文中总结道,“我们的数据指出,自体iPSC分化出的细胞可以被用于细胞替代疗法而不会诱发免疫排斥。”

徐洋教授(Yang Xu):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科学家,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之后赴美求学,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目前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系终身正教授 。

(生物通编辑:叶予)

徐洋:iPS数据不支持文章结论

iPS技术的诞生可谓开创了再生医学的一个新纪元,然而在去年发表的一篇Nature杂志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科学家徐洋(Yang Xu)教授指出,即便iPSCs的起源细胞来自于移植小鼠本身,iPSCs分化生成的多种组织移植至小鼠体内后,也会产生快速的免疫排斥反应,这给iPS研究领域带来了不亚于10级地震的影响,当时生物通也就这一发现采访了徐洋教授,见专访徐洋:iPSC会引发免疫排斥 还要继续研究吗?

时隔一年多,最新出版(1月10日)的Nature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却又提出了令人争议的研究成果——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利用iPS小鼠干细胞生成了皮肤和骨髓,并将它们移植回小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并不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对此徐洋教授认为,“此Nature文章的数据不支持其结论”,并且他也给Nature记者发出了邮件,具体内容如下:

“我认为Abe等人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并不能有效的支持他们的结论,而且其中的一些数据也表明了iPSCs来源的细胞出现了强烈的免疫排斥性,以下是我的主要观点:

1.为了分析iPSC来源细胞的免疫原性,研究人员所进行的嵌合小鼠分析(chimeric mouse assay)——这也就是这整篇论文的根本所在,存在缺陷。

在嵌合小鼠中,免疫原性iPSCs来源细胞在移植进B6接受个体之前,会受到B6免疫系统的免疫排斥,并且/或者由B6免疫系统引发免疫耐受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这些移植会如此成功。

事实上,文章图2a提出的数据支持了我之前的观点。虽然嵌合小鼠中所有iPSC来源的皮肤细胞都能表达GFP(一种免疫原性蛋白,Abe文章中也承认其作用),但是它们100%是GFP阴性B6小鼠免疫耐受性的,这表明iPSCs来源的皮肤细胞即使能表达外源免疫原性蛋白,也是免疫耐受性的。

2. 图3中的数据与作者提出的观点相左,这些数据指出源自iPSCs的造血细胞会出现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比较图3d顶部和中部图片,可以看出源自iPSCs的免疫细胞只占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中很少的一部分)。

3.为避免嵌合小鼠带来的问题,最好能通过四倍体胚胎互补,获得完整来自iPSCs的小鼠,这样iPSCs来源的细胞就不用经过B6免疫系统预先筛选了。作者构建了这样的小鼠(图4c),但却没有报道这些小鼠细胞的免疫学研究结果,令人惊讶。

4. Abe等人发现,体外培养iPSC心肌细胞是高度免疫原性的。

我认为关于源自iPSCs的细胞在生理条件下,是否具有免疫原性,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我也赞同Abe等人提出的,评估人类iPSCs来源的细胞免疫原性依然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作者: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