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流行病与传染病

复旦大学千人教授Science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线抗结核病药物#8206。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Science杂志上。这项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学者,同时兼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的张颖博士,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中医大学共同研究获得的结果。张颖教授长期从事......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线抗结核病药物‎吡嗪酰胺(PZA)在结核分枝杆菌上的标靶,并提出了该药究竟是如何消灭这些细菌的分子机制。这为进一步筛选结核病候选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Science杂志上。



这项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学者,同时兼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的张颖博士,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中医大学共同研究获得的结果。张颖教授长期从事结核病菌研究,去年其研究组曾在一线抗结核治疗药物利福平中发现了一株旺盛生长的耐药结核菌株,这是首先记录到利福平依赖性结核感染病人治疗,并对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的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结核病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近二百万人死亡。吡嗪酰胺(PZA)是抗结核病一线药物‎,这一药物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时,杀菌作用最强,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之前的研究发现PZA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显著缩短疗程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科学家们至今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PZA在结核分枝杆菌(即该病的致病菌)上的标靶,并提出了该药究竟是如何消灭这些细菌的。  



据EurekAlert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当PZA水解成为吡嗪酸(或称POA)之后,它会将核糖体蛋白RpsA作为其标靶,而RpsA会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这种反式翻译过程对细菌在应激情况下(如饥饿、酸性pH值和缺氧等情况下)处理受损mRNA上的停止运作的核糖体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认为,PZA能够抑制这一过程可能是其成功治疗结核病的秘密。  



这种特别的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疗法中唯一无法替换的药物,因为它能杀灭那些其它药物无法消灭的持久性的细菌。因此,目前抗结核病的所有候选药物都将与PZA合并使用以取得最佳的疗效。不过通过逐渐深入的研究,也许未来能发现更加有效的药物。



(生物通:万纹)
作者: 2011-8-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