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耳鼻喉科

广东医学专家绘制鼻咽癌侵犯路径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摘要:文/图记者涂端玉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放射治疗科马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项目“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及应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此次广东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科项目。马骏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研究:“历经十几个春秋,课题组成员前后对8000例病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文/图记者涂端玉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放射治疗科马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项目“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及应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此次广东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科项目。

  马骏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研究:“历经十几个春秋,课题组成员前后对8000例病例进行深入研究,将鼻咽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61%提高到了目前的73%。”

  “广东瘤”存“三大毛病”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全球80%的病例发生于中国,尤其是广东省等华南地区,因此也有‘广东瘤’之称,这也是国际学术界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的恶性肿瘤。”马骏教授表示。

  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受制于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鼻咽癌诊治领域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临床分期手段简单化:病人只能完成临床及CT检查,临床医生不能了解病情的真实程度,因而导致治疗的偏差;放射治疗格式化:当时的二维放射治疗技术不能根据个体化的肿瘤形态予以照射,过于简单和模式化;治疗策略单一化:不论病情的严重程度,均采用单一的放射治疗,缺乏化学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这些问题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60%左右,并且听力下降、舌肌萎缩、吞咽困难、龋齿等后遗症发生率高,我们就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一一试图获得突破。以期能够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马骏教授说。

  “在我们这项研究刚起步时,鼻咽癌的治疗情况还是这样的情形:医生接诊病人时,首先参照CT片,确定肿瘤范围;参照解剖体表标志,用红色的染料在病人脸上画个矩形规则的方块,放射治疗师就参照这一方块实施治疗,这样会导致病人心理压力很大。”马骏教授介绍。

  绘制“危险地形图”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先进放疗设备的应用,该团队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鼻咽癌精确放射治疗”,首先摸清了鼻咽癌局部侵犯的规律。

  “它的侵犯会在一定途径上几率逐渐降低,可将周围结构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个区域,我们在国际放射治疗专业权威杂志上首次描绘了这幅‘危险地形图’,就此提出如何在CT横断面图像上确定照射范围并给予合理的剂量,这使得放射治疗能够‘有的放矢’。”有关专家介绍。

  “结果表明,放疗后口干、张口困难等后遗症的发生明显降低,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是影视演员,也可以重新走到台前唱歌、演戏。”罗伟主任医师表示。

  鼻咽癌病人看病小贴士:

  马骏教授结合自身临床感受,让记者向患者及家属转达3个“忠告”:

  贴士1:治疗如带CT片,必然多花钱并浪费时间

  “许多患者对治疗前的检查不了解,常常带着CT片来找我们,其实对鼻咽和颈部病灶的评估一定要选择MRI。如果带CT片四处看病,只能是徒劳无功,花钱又浪费时间。”

  贴士2:得鼻咽癌别怕,生存率很高

  他表示,诊断为鼻咽癌不要如同得了不治之症,要有必胜信心配合医生治疗。“近10年间,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鼻咽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已经提高到73%,早期病例高达95%以上,绝大多数病人有治愈可能。”

  贴士3:就诊后、选择方案前,多与医生沟通

  他表示,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患者在就诊后多与医生沟通。

作者: 2010-1-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