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HIV/AIDS

抗艾基础研究重大突破?中国科技大学回应

来源:医药网
摘要:对中国科技大学化学院汪志勇博士课题组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合作的成果,国内一些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甚至称:人类将告别艾滋病。抗艾滋病基础研究有无重大突破。2005年3月25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传出消息说,该学院汪志勇博士课题组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MountSinaiSchoolofMedicine)合作,找到了......

点击显示 收起

  对中国科技大学化学院汪志勇博士课题组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合作的成果,国内一些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甚至称:人类将告别艾滋病

 

  抗艾滋病基础研究 有无重大突破?

 

  2005年3月25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传出消息说,该学院汪志勇博士课题组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合作,找到了阻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复制发展的化学物质,该研究初步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2005, 127, 2376)上。该刊物审稿人将其评价为:“所有的实验工作是高水平的,该项工作使得抗艾滋病药物新靶点的确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汪志勇对媒体说,“现在公布的还只是两年前的研究结论,实际上整个项目研究已经更加深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认为有望在3~5年内完成此项研究的基础研究工作,然后开始临床研究。

 

  对中美科学家在抗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国内一些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抗艾滋病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甚至有媒体称:中美科学家找到征服艾滋病的新途径,人类将告别艾滋病。

 

  抗艾滋病基础研究 “突破口”在哪儿?

 

  既往研究证实,艾滋病系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目前,针对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主要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而且由于艾滋病病毒的快速变异及其遗传异质性,使得这两类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难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同时,由于它们的毒副作用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因而迫切需要根据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继续寻找并发现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新“靶点”。

 

  研究发现,艾滋病毒毒之所以能在人体为非作歹,最关键的原因是该病毒中有一种名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物质,能够“入侵”人体细胞蛋白质并与其中的“核转录共激活因子”牢固结合,尔后生存复制,使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这一过程非常关键,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物质抢先据病毒附着位置,艾滋病毒毒就无“门”可入,自然不能在人体发生作用。据介绍,中美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大范围筛选,成功地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它能抢先“占据”艾滋病病毒入侵“洞口”,从而成功地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以至艾滋病病毒无法在人体内复制、蔓延从而自行消亡。这就好似一个中年人抢先占据一个座位,后面来的小孩儿便无法去坐,而小分子化合物就好比是中年人,艾滋病病毒就好比是小孩子。

 

  有消息说,汪志勇计划在这一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完成之后,将进行临床活体试验,一旦临床证明药物对人体无其他副作用,艾滋病病毒极有可能在已经确立的新“靶点”(洞口)被彻底消灭,从而使一直困扰人类的问题,诸如病毒变异、抗药性、副作用等迎刃而解。

 

  突破性抗艾滋病 新药什么样?

 

  面对媒体的狂热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新闻中心格外谨慎地发表了《对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工作报道问题的补充说明》:

 

  最近,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志勇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of Medicine)科研小组合作进行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工作的一项初步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Soc,2005, 127, 2376)上。部分媒体获知这一信息后,对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需要声明的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校有关部门提供了有关这一研究工作科学内容方面的材料,同时引述了《美国化学会志》审稿人对该研究工作的评价。我们深知,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价值,都需由外部学术同行评价;对于像防治艾滋病这种涉及人类健康和生存问题的研究工作,其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衡量尤需严肃慎重,并假以时日。因此,对于该研究工作的科学水平和社会意义,我校并未做出任何正式评论,有关部门也曾提请媒体予以客观报道。少数媒体和个人在介绍这一研究工作时所做学术水平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的评价,并不代表我校校方的观点。

 

  有学者指出,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突破性抗艾滋病新药和疫苗目前不可能研制成功,现在说征服艾滋病还为时过早。专家们对媒体过度渲染中美科学家科研成果表示反感。

 

  从国内目前情况看,艾滋病疫苗研制并无特别大的进展,而全球至今亦未研制出真正成功的疫苗和特效药物。

 

(转摘自《大众科技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