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HIV/AIDS

艾滋病流行三十年 防控目标“三个零”

来源:文汇报
摘要:自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人类与这一严重疾病的抗争已经30年。尽管人类目前还不能完全征服艾滋病,但是,通过治疗可以基本控制病情,再加上预防措施的改进,人类最终将有可能战胜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把今后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均定为“GettingtoZero”(朝零迈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防控艾......

点击显示 收起

        自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人类与这一严重疾病的抗争已经30年。尽管人类目前还不能完全征服艾滋病,但是,通过治疗可以基本控制病情,再加上预防措施的改进,人类最终将有可能战胜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把今后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均定为“Getting  to  Zero”(朝零迈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防控艾滋病的坚定决心。

        

        2011年的艾滋病防治正朝着“三个零”(零艾滋病新发感染、零歧视艾滋病人、零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方向发展,但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认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乐观,祝贺科学取得的进步,但也不能高兴过头,要谨防第二天一觉醒来,又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

        

世界范围:力争阻断母婴传播

        

        201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艾滋病流行30年:处在十字路口的国家》的报告指出,全球抗击艾滋病病毒(HIV)/AIDS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2011年7月20日,国际艾滋病大会在意大利罗马闭幕,会期4天。世界各国的艾滋病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大约600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提交的论文和报告与之前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艾滋病流行30年:处在十字路口的国家》的报告,一同勾勒了最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至2011年世界艾滋病的状况。

        

        现在,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增加到3300多万人,其中只有大约660万人能享受到药物治疗。在大部分依然得不到治疗的病人中,有1500万亟需救治者得不到药物治疗。因此,国际艾滋病学会现任主席卡塔比拉认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扩大提供医疗的能力。

        

        目前,非洲仍然是世界上HIV/AIDS患者人数最多的地区。但是,亚洲的状况也不令人乐观,因为从全球范围看,HIV/AIDS患者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亚洲的印度和非洲的南非。不过,在2010年至2011年,这两个国家的新增感染病例大幅下降,印度下降50%以上,南非下降了35%。当然,全球艾滋病的总体状况是HIV/AIDS患者在逐年下降。过去10年,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新感染人数下降了近25%,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病例也有下降趋势。世界上每年感染HIV的人数已从1996年的350万下降到2009年的260万。

        

        不过,随着更多人寿命的增加,携带HIV的人数在持续上升。每当有一个人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就有两个新感染的患者。因此,降低HIV的感染是实现全球HIV预防及治疗诺言的关键。

        

        参加国际艾滋病大会的专家呼吁,应在现有660万人接受治疗的基础上,在2015年前为中低收入国家中的1500万人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力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HIV预防、治疗和关怀。而要实现这些目标,2015年之前的每年将需要220亿至230亿美元的经费,目前的费用是每年160亿美元。如果能实现艾滋病防治的这种资金战略,就能够在2020年前预防1200万人感染以及740万例与AIDS相关的死亡。

        

        法国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朗索瓦·巴雷-希努西建议,各国应集中资金和采取措施,在凡有可能的地方,尽量向病人提供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

        

        此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从2001年至2009年,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的比例下降了26%。因此,规划署希望到2015年将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率降为零。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就是艾滋病防治中的第四个零。

        

亚太地区:努力实现“三个零”

        

        近几年,亚太地区的艾滋病防治也如同非洲的艾滋病防治一样,成为全球的热点地区。2011年8月2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2011年亚太地区国际艾滋病大会(ICAAP)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另一份报告——《亚太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实现零》。

        

        报告指出,该地区抗击艾滋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艾滋病新发感染自2001年以来减少了20%,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自2006年以来翻了3倍,但是对处于感染艾滋病更高风险的关键人群还是关注不足,国内和国际对艾滋病资金援助不足。因此,该地区应当努力,以实现艾滋病防治的“三个零”。

        

        在2009年,亚太地区估计有49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一数字自2005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在亚太地区内,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于11个国家: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和越南。

        

        另外,2001年到2009年间,亚太地区的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了20%,从45万降到36万。通过在从事性交易人群中开展密集、广泛的艾滋病预防项目,柬埔寨、印度、缅甸和泰国的艾滋病感染率显著降低。而且,自2006年以来,亚太地区获得拯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人数增加了3倍,在2009年底大约达到74万人。柬埔寨是世界上仅有的能为80%以上有需求的人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8个国家之一。不过,到2009年底,该地区仍有6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未能获得治疗。

        

        在儿童艾滋病防治方面,自2006年以来,全球儿童中的艾滋病新发感染大约降低了15%。但是亚太地区预防儿童艾滋病新发感染的艾滋病服务的覆盖面继续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特别是南亚的儿童艾滋病防治较为落后。

        

        另外,在亚太国家以前艾滋病感染率低的国家也会发生艾滋病疫情。例如,在过去的20多年,菲律宾的艾滋病处于“疫情低、发展缓慢”状况,但该国重点人群中的艾滋病疫情现在正在迅速扩大。从2009年到2011年,宿雾市注射吸毒者中的艾滋病感染率从0.6%上升到53%。在马尼拉和宿雾,估计男男性行为者中的艾滋病感染率为5%。

        

        在亚太地区重点人群的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中,2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艾滋病预防项目未能有效地覆盖到处于最高风险的青年人。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同样缺乏资金。2009年,估计有11亿美元用于该地区30个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这大约是实现艾滋病服务普遍可及目标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尽管中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萨摩亚和泰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多数由国内提供资金,但亚太地区其他很多国家却严重依赖外部资金,特别是在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面。因此,增加国内资源的投入,是当前该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在中等收入国家。

        

        另外,亚太地区用于保护重点人群不受艾滋病感染的投资仍然不足。在2010年详细报告了支出数据的国家中,在艾滋病整体支出中,用于防治更高感染艾滋病风险的重点人群的资金在南亚仅占到8%,东南亚占到20%。

        

中国现状:早期检测仍为难点

        

        中国的艾滋病在过去一年处于低增长状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保持了0.058%的低流行态势,但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仍在增加。

        

        而中国卫生部的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加上未发现、未报告的病例,吴尊友估计全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可达78万例,和2009年相比增加了4万人,但新发感染人数稳定在较低水平,与2009年的4.8万这一数字持平。

        

        但是,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方式有了较大变化,性接触传播途径已成为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从2005年至今,中国注射毒品传播和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性传播比例则持续攀升。在2011年全国估计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63.9%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其中,同性间性传播比例飙升,达到17.4%,而且50岁以上群体、学生群体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上升,这是一个新特点。在2011年的4.8万新发感染者中,这两个数字更高,分别为81.6%和29.4%。

        

        中国的艾滋病防治难点还表现为早期检测仍无法顺利开展。另外,中国同性恋与吸毒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样不容乐观。艾滋病在同性恋群体中传播速度快、波及面更广,而且社会对该群体抱有歧视态度,吸毒者害怕因吸毒被抓而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测,这些因素也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带来重重阻碍。

        

全球艾滋病最新数据

        

        至2010年底,34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比2009年的3330万有所增加。

        

        至2010年底,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共66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2001年翻了将近22倍。

        

        至2010年底,中低收入国家大约900万有需求的人没有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001年到2009年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减少了将近25%。

        

艾滋病毒出现笫51种新变种

        

        新加坡研究人员本月8日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变种,是由当地原来常见的两种病毒毒株以基因重组的方式结合生成,其危害性也可能比现有的一般毒株强。

        

        此前新加坡最常见的有两种艾滋病病毒毒株,一种是B亚型,另一种则是由A亚型和E亚型重组而成的CRF01-AE型。正是这两种原有的毒株再次发生基因重组,形成了新发现的这种毒株,它被命名为CRF51-01B型。

        

        据介绍,艾滋病病毒能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合成新的毒株,此前全世界已发现50种不同亚型的毒株,新加坡发现的是第51种。

        

        初步研究显示,这种新的毒株危害性可能更强,但研究人员说,现有疗法对其依旧有效。不过,真正令人担心的是艾滋病病毒的重组,这意味着最初的病毒携带者已感染了两种不同亚型的艾滋病病毒,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

        

全球里程碑和承诺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

        

        2000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打破常规,首次举办了一个关于健康问题的会议——艾滋病特别会议,并将艾滋病确认为对全球安全的一个威胁。

        

        在2000年德班国际艾滋病大会上,与会代表呼吁全球一致采取行动,为资源有限的地区带去艾滋病治疗和预防工具。

        

        在2001年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上,各成员国为艾滋病应对设立了全球目标。这些目标得到了189个国家的一致支持。

        

        在2006年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各成员国接受了“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这一目标。全球领袖同意在艾滋病应对中,没有人应该被忽视。

        

        2006年至2010年,提交全球艾滋病承诺进展报告的国家百分比从64%升高到94%。

        

        到2010年,94%的国家(报告的172个国家中的162个)有国家级艾滋病战略规划,多于2006年的87%。

        

治疗可及性

        

        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发布的“3×5”计划,加速了全球扩大治疗可及性。该计划旨在到2005年为300万人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到2010年12月,估计中低收入国家有66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上一年增加了140万人,比2001年翻了将近22倍,但仍有900万需要治疗的人未能得到医疗救助。

        

        到2010年底,估计42万至46万儿童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09年,儿童的治疗覆盖面(28%)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36%)。

        

        治疗的依从性仍然是一个挑战:2009年,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将近五分之一(18%)的感染者在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个月后不再接受治疗。

        

        95%以上接受治疗的病人在服用第一代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因为抗药性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更多病人将需要更换二线和三线药物,由此影响治疗成本。

        

        (资料来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艾滋病流行30年》报告)
作者: 2011-1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