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HIV/AIDS

人类距离研制出真正的艾滋病疫苗还很远

来源:www.cpia.org.cn
摘要:1981年,科学家们在美国加州的同性恋男子身上发现了人类第一例艾滋病。当时,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玛格丽特·赫克勒对艾滋病疫苗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大约两年内能够有可用来测试的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然而,3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找到一款能像接种牛痘预防天花那样有效的艾滋病疫苗。2008年......

点击显示 收起

1981年,科学家们在美国加州的同性恋男子身上发现了人类第一例艾滋病。1984年,这种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它像一个表面被小刺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松果。当时,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玛格丽特·赫克勒对艾滋病疫苗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大约两年内能够有可用来测试的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

然而,3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找到一款能像接种牛痘预防天花那样有效的艾滋病疫苗。2008年,最早进行艾滋疫苗研究的一位诺奖获得者大卫·巴尔迪摩甚至绝望地认为:“基于艾滋病病毒复杂的变异性,研究者们至少在25年或30年之内不可能找出有效的、适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来?甚至人类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种艾滋病疫苗了。”

最近,上海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他们在艾滋病疫苗研发中取得突破。他们在果蝇的S2细胞上,构建了新型HIV-1病毒样颗粒(VLP)的表达系统,这是一种制造疫苗的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病毒学杂志》上。

但是,艾滋病本身的传播特性决定了疫苗开发的难度很大,果蝇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希望,还是未知数。

果蝇带来的希望

周保罗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但他并不太乐意多谈他们的“重大发现”。事实上,除了国内媒体,几乎没有外媒对这项成果作出任何评价。

所谓“病毒样颗粒”,是没有遗传物质RNA的艾滋病病毒。它不能自主复制,但在形态上却和真正的艾滋病病毒相同。(编注:病毒的遗传物质要么是DNA要么是RNA,相对于DNA病毒,RNA病毒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因此可能产生的变种更多,也更难杀灭。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能在进入人体后让人产生相应抗体,进而使人体能对艾滋病毒免疫,那就意味着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成功。

要得到这种病毒性颗粒,并制成给生物体用的疫苗,需要用动物细胞做表达,换句话说,就是用动物的细胞去生产它。

周保罗他们选择的是果蝇细胞。其实,不只是艾滋病病毒样颗粒,很多东西,比如干扰素都可以用果蝇的S2细胞“生产”出来。美国LifeTech公司甚至将其做成了产品。巴斯德研究所很早就将这个系统构建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只是近两年才引入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领域。

果蝇是科学家的亲密伙伴,它是重要的动物模型。人们曾用果蝇来研究疟疾在体内寄生发展的过程,也绘制出了果蝇的基因图,使人们能够方便地研究基因突变。果蝇细胞有很多优势,它可以高密度地悬浮无血清培养,而且细胞可以悬浮生长,每毫升可达1000万到1亿个,一般哺乳动物的细胞每毫升只能培养100万个,培养起来更复杂,价格更昂贵。

作者: 2012-8-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