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精神心理疾病

中国留学生研究成果引全球关注

来源:三峡晚报
摘要:最新一期的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公布了耶鲁大学医学院中国留学生、宜昌小伙子李楠欣等人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探讨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神经机制。该项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全球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包括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频道、时代周刊、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加拿大多伦......

点击显示 收起

        最新一期的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公布了耶鲁大学医学院中国留学生、宜昌小伙子李楠欣等人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探讨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神经机制。

        该项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全球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包括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频道、时代周刊、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加拿大多伦多太阳报、法国24电视台、印度时报、香港信报等在内,全球百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据介绍,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普遍调节大脑内的单胺能系统,局限在于药物生效时间过慢,往往需要2—3周才能缓解症状。近些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单次注射谷氨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拮抗剂氯胺酮,可以在两小时内迅速缓解抑郁症状,药效持续长达一周,但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神经机制至今为止仍然不甚清晰。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李楠欣所在的研究小组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电生理记录、双光子成像、心理药理学以及动物行为模型等多种实验手段,证明氯胺酮可以迅速地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神经突触内的一种蛋白激酶介导的蛋白合成通路。



相关新闻:“80后”李楠欣成功的背后

        研究表明:氯胺酮可以借此上调多种与突触发生有关的蛋白表达量,从而提高神经突触的数量以及成熟程度,最终产生抗抑郁效果。这一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抗抑郁药物神经机制的理解,也为下一代快速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要靶点。

        鲜为人知的是,研究小组中有一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小伙子,他就是来自宜昌的李楠欣,也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985年1月,李楠欣生于葛洲坝一个普通职工家庭,2003年,从宜昌市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李量教授,进行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相关研究。

        本科毕业后,李楠欣进入耶鲁大学心理学系硕博连读,获得每年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师从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RonaldDuman教授,主要研究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物的神经机制,已有多项研究发表于国际心理药理学领域权威期刊,并荣获美国心理学会ScottMesh研究基金、国际荣誉心理学学会及心理科学联合会联合颁发的AlbertBandura杰出博士生研究奖和美国神经心理药理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研究者奖等多个奖项。
作者: 2010-8-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