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杨晓:剔除基因寻病根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用她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基因突变体“。由于出色的成绩,杨晓被分配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搞科研工作。“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杨晓坦言,进行科研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的需要促使她继续学习,于是她师从陈添弥研究员,边工作,边读硕士研究生。...

点击显示 收起

        高挑的身材,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优雅。深色的套装衬着花色的衬衫,细细的铂金项链,恰到好处地装点出亮色。长长的大波浪卷发更凸显出女性的温柔,而金丝边眼镜里透露出坚毅的目光,更为她增加了一份知性美。微笑时,嘴巴微抿,淡淡的甜美荡漾在嘴角,尽情释放着她的女人味。  

  这就是刚刚获得2006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杨晓给人的第一印象。此时记者坐在杨晓对面,听她柔声低语,娓娓道来。  



  “读了这么多书,很想试试真正能做些什么”  



  上天对杨晓似乎特别偏爱。除了有四川妹子的“天生丽质”,她还有当地女孩罕见的一米七多的个子。用她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基因突变体“。更让人羡慕的是,杨晓还十分聪颖。  



  但杨晓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她把自己已取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家庭教育。孩提时代,父母就着力培养她对科学的热爱。《我们爱科学》等通俗科学读物,是伴随杨晓度过童年的亲密伙伴。那个时候,“作一个科学家”的理想如同一颗种子,埋在她心灵深处。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中学学习的时候,16岁的杨晓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到营养更为丰富的大学中去获求新知。  



  20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象牙塔里静心读书的杨晓,忽然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这么多书,很想试试真正能做些什么!”她微笑着告诉我们,虽然那个时候自己也搞不清为什么对象牙塔外面的世界那么痴狂。  



  由于出色的成绩,杨晓被分配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搞科研工作。“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杨晓坦言,进行科研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的需要促使她继续学习,于是她师从陈添弥研究员,边工作,边读硕士研究生。  



  “在关键的时候,总有老师在后面推我一把”  



  读完硕士之后,杨晓并没有直接读博士,而是完成了她生命中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做妈妈。“我很享受那段时光!”她微笑着,好象还在回味那初为人母的喜悦。当时同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黄翠芬院士,认定杨晓是搞科研的可造之材,就建议她继续深造。老师的建议让杨晓不得不认真考虑。  



  “在关键的时候,总有老师在后面推我一把。”杨晓心怀感激地说。  



  当时,小鼠基因剔除技术还没有在国内成功建立,黄翠芬院士联系好实验室送她到国外去学习这项技术。从此,杨晓撇下刚刚两岁半的女儿与家人,以交换学者的身份远赴重洋,到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专心学习小鼠基因剔除技术。  



  为了尽快完成学业,两年半的国外求学时光,她没有回过一次国。“出国的第一年,非常想念孩子,那段时间是在泪水里度过的。”虽然有每周一次的越洋电话,但是这怎能消解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想念?“孩子两岁半就离开她,对她的成长肯定会造成影响。”杨晓满含歉意地说,眼中泛起泪光。  



  值得庆幸的是,杨晓在国外的实验进行得非常顺利。时间转眼过去,1999年3月,她学成归国。  



  “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我回来以后的工作吧”  



  归国之后,杨晓很快拿到了博士学位。由于她的出色工作,一下子由助理研究员破格提拔为研究员,并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现在的她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杨晓一直从事发育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阐明了人类基因组约30亿对核苷酸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阐明这些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而杨晓及其研究小组正是利用转基因和基因剔除小鼠,研究基因在发育和相关疾病发生中的功能和机理。  



  通俗而言,由于小鼠和人都具有大约30000个基因,小鼠组织细胞的生理结构、功能特征和生化途径都与人类相似,所以利用小鼠基因剔除技术,研究人类疾病的相关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原理是,把小鼠的某个基因剔除掉之后,观察小鼠的发育和疾病情况,从而确定剔除掉的基因在小鼠整体发育过程以及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杨晓及其课题小组的研究揭示了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分子SMADs在发育和维持正常组织稳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抑制多种疾病如骨关节炎、皮肤癌、心肌肥厚等发生的功能及其可能机制。通过她的研究,可以确定该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并能了解该基因通过控制什么样的分子来发生作用,为深入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如果将所有的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都搞清楚,人们到医院就医的时候,就是先测基因,针对坏掉的信号通路,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因而它是形成未来的“个性化医疗”的基础,对人类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杨晓向我们介绍说,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还不是国际的尖端水平,但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她在这一领域的许多原创性工作得到了国际其他独立研究小组的引证,36篇SCI研究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200,SCI引用次数超过1416次。  



  基于这样的原因,她还被授予2006年的“求是杰出青年奖”。此外,她还获得2005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2年日本JALAS国际奖;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提到这些,杨晓略微腼腆地一笑,“他们(评奖人)可能更看重的是,我回来以后的工作吧!”  



  “这可能与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比较大的关系”  



  都说一个人很难占尽人生所有的美好,但是杨晓似乎是个特例。从上大学到现在,杨晓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人生发展“一帆风顺”,颇令人“嫉妒”。  



  谈到成功的秘诀,杨晓稍做思考,“我是一个做事情很认真的人”,她很坦然地说,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所有的努力,去做好它。这种认真不但体现在工作方面,还体现在对于人生的其他各个方面。“这可能与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比较大的关系。”说这话时,记者能看到杨晓眼神中的笃定。  



  在杨晓的处世哲学中,有选择地做事情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人在面对人生的时候,都会遇到多种选择,有选择就意味着有放弃。“学会放弃也非常重要,适当的放弃可以让自己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杨晓如是说。  



  “我最享受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作女人难,作女强人更难。”对这个略有些“俗气”的说法,杨晓颇为认同。兼顾事业与家庭,她需要学会处理,作好平衡。同时她也相信,只要能恰当处理,就能兼顾。  



  杨晓把女儿看作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说,“我最享受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由于工作比较忙,女儿的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负责,杨晓侧重管女儿的教育。  



  在女儿最关键的时候,杨晓总会“挤”出时间来陪她。在女儿即将面临小升初时,她就会早点回家,陪女儿聊天、缓解女儿的压力。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和女儿挤在一个床上待一会,鼓励、表扬女儿,让女儿更有信心。  



  现在,12岁的女儿已经顺利成为人大附中的一名学生。“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需要父母去悉心体察,关怀他们。”杨晓说。现在,她们母女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沟通习惯。每天回家,女儿都会向她滔滔不绝讲述学校的事情。  



  杨晓的丈夫事业很成功,同时也很支持杨晓的工作。“我先生是最不容易的,他对我非常宽容和支持。”杨晓深情地说,“公公、婆婆帮我们很多忙,外出留学的日子,全靠他们照顾家里的一切。现在我工作忙,平常的家务也由他们来打理。我们在一起12年多,从没有吵过架,生活很和谐。”  



  在杨晓看来,她觉得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能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好导师,好领导,好家庭……这一切都是她成功的助推器。  



  ■人物档案杨晓,军事医学院生物与工程研究所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一直从事发育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转基因和基因剔除小鼠研究基因在发育和相关疾病发生中的功能和机理。她的研究揭示了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分子SMADs在发育和维持正常组织稳态中的作用,以及抑制多种疾病如皮肤癌、心肌肥厚等发生的功能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 2007-1-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