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人类遗传资源库研究进入扩充阶段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东北地区不同民族遗传资源库”有望“完整版”约三至五年内完成东北地区人类遗传资源库对解读东北地区人口起源密码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东北地区不同民族遗传资源库。继哈尔滨医滨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建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后,哈医大专家还将在三至五年内对东北地区30余个地区的7个......

点击显示 收起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遗传资源库”有望“完整版”

约三至五年内完成

 

    东北地区人类遗传资源库对解读东北地区人口起源密码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东北地区不同民族遗传资源库。继哈尔滨医滨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建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后,哈医大专家还将在三至五年内对东北地区30余个地区的7个少数民族进行采样工作,“东北地区不同民族遗传资源库”有望完全建立。

    今年初,由省卫生厅组织、相关各市县卫生部门协作,黑龙江省遗传学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傅松滨教授带领课题组,启动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的更新、扩充工作。

    目前,该课题组已完成了佳木斯地区的样本采集,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完成省内30余个地区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锡伯族、满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样本的采集工作。

    据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单位之一,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资助下,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各民族遗传资源的采集、保存及研究工作。

    1993年,中国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HGP),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作为CHGP的一员,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第一子课题“中华多民族基因组的保存”和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第一分题“中华民族基因组的保存与多样性的研究”。

    经过15年的合作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研究室成功建立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哈尔滨库”。迄今为止,已拥有42个民族(58个群体)的3119株永生细胞株以及6010份DNA样本。并向法国CEPH提供了50株不同人群的永生细胞株以建立共享资源,获得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的1000份不同个体遗传资源的共享权。

    此项研究将永久地保存我国宝贵的人类遗传资源,进一步开展中国人群遗传特征、遗传学关系以及复杂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

 

 

 

(撰稿:陈英云 乔蕤琳)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