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专家提出乌鲁木齐要建世界最大干旱区基因库

来源:亚心网
摘要:“乌鲁木齐要建设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基因库,伊犁要建设世界最大、国际一流的干旱区植物园,同时要在霍尔果斯建设生物产业孵化与试验示范基地。”14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管开云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中亚干旱区占世界干旱区面积的34%,具有世界干旱区最为丰富的生物种质与基因资源,是世界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点击显示 收起

“乌鲁木齐要建设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基因库,伊犁要建设世界最大、国际一流的干旱区植物园,同时要在霍尔果斯建设生物产业孵化与试验示范基地。”14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管开云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中亚干旱区占世界干旱区面积的34%,具有世界干旱区最为丰富的生物种质与基因资源,是世界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现有栽培作物很多起源于中亚,如豌豆、蚕豆、大麦等。同时也是很多重要经济果木,如野苹果、野杏、李、野山楂、野核桃、花卉等物种的起源与分化中心。

管开云认为,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具有抗高温、抗旱、耐寒、耐盐碱、高光效等优良遗传特性,是国家工业、农业、医药、军事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种质资源的保育可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升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

专家设想的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基因库将建在乌鲁木齐,即乌鲁木齐种质资源保藏库,用10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干旱区种质资源保护与生物技术研发体系,收集保藏10000种、100000份种质材料,构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三大技术研发体系,研发数百种新产品、获得千项核心专利。建设世界研发特种分子技术、基因技术和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生物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平台之一。

专家发现,在伊犁州新源县阿勒玛勒乡,涵盖了河流、湿地、丘陵、坡地、林地,并有山体的阴坡、阳坡、山脊、山谷等适宜各种植物的生境,有野果林、云杉林、缀花草甸、空中草原等景观。土壤类型结构多样,是我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类型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也是苹果、核桃、杏、李等多种果树的起源地。因此,预计将投资25亿元建干旱区植物园,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植物园之一。

14日,新疆资源环境与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9位工程院院士和30多位国内环境与资源方面的专家,围绕新疆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规模对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恢复和灾害治理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梳理出影响新疆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根据新疆环境实际,参加会议的专家们建议,新疆要专项研究和编制新疆未来20年生态与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设立重大专项加快新疆生态与环境修复创新体系建设,在疆建立高标准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产业群,建立GDP和绿色GDP两种考核指标。依托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试验示范区,带动新疆绿色产业发展,扭转目前多数地区单一依托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专家们注意到,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干旱缺水是最主要的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新疆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凸显。在14日的会议上,专家们提到,在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上,新疆95%的水资源来源于山区,而矿产资源大部分也分布在新疆的水源地—山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威胁着新疆的水资源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矿区年产出废水量循环利用仅20%,大部分含有悬浮物、硫化物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对沟谷河床和山前地带的优质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新疆矿区废渣石年产出量4070万吨,综合利用仅13%。

专家们同时注意到,新疆大小河流577条,绝大部分都是内陆河,意味着新疆的污染物无法随着河流带入大海,而滞留在绿洲、土壤、水库和湖泊水体中。

新疆城市和工业产出的重金属和有机毒害物质会随着河流进入下游,最终积累在人口密集的中下游地区,将严重威胁新型城市化的水安全、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专家认为要以新疆为试点,建立自然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环境保护的税制制度,调整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利益分配关系,规范生态利益补偿机制,优先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明显的地域性重点环境建设项目,形成一套完善的资源型省区财政性转移支付制度。

此次会议也是“2012年天山南北院士行”的重要活动之一。其间,将有数十位院士陆续抵达新疆。

 郝吉明院士:乌市空气污染问题不是一两个工程就能解决的

“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就不能科学的治理空气污染问题。”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听取了新疆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相关报告后,直指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燃煤供热到底对大气污染有多少贡献率?煤改气工程结束后,能减少多少比例的大气污染?这些结论是否有科学的研究数据支撑?”郝吉明院士在与新疆本地科研人员的交流讨论中,语气和蔼,但问题犀利。

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就不能科学地治理空气污染问题。乌鲁木齐空气的颗粒污染源具体有哪些?燃煤、机动车、周边飘移,什么结构,占多少比例?没有精确严谨的科学研究结论,怎么能知道对何治理、治理后又可能获得的结果呢?郝吉明指出这些研究数据的缺失。

郝吉明提出,现在相关部门总是在没有系统的研究理论时,先拿出治理措施,其结果的有效性是有限的。目前缺失的研究应主要从污染源清单,观察数据,模型模拟三方面着手,建立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检测,才有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把污染控制推动为一个科学性的长期过程,也可以使治理效果得到量化的判断。(记者 钱毓 康彦) 

作者: 2012-8-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