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药理学

科学家发现影响性格倾向新解 三种脑内物质起作用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5年11月10日《科学时报》8日前,我国的研究者发现,性格内倾者的大脑前扣带回的3种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外倾者,从而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该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11月10日 《科学时报》 8 日前,我国的研究者发现,性格内倾者的大脑前扣带回的3种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外倾者,从而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现工作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徐世勇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主持下,与306医院的金真教授合作完成了本项研究。该研究报告介绍,人格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与模式。在许多人格理论中,内、外倾的人格特征都受到高度关注。而且,不同理论对于内、外倾概念的界定也非常一致——典型的外倾者好社交、爽直、活跃、凭冲动办事,而内倾者则比较安静、好反省、谨慎、不喜欢充满偶然性和冒险性的生活。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人格与生理之间的关系成为相关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早期研究通过行为实验、临床观察与实验等方法,对人格与生理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探讨。其中,英国学者Eysenck认为,大脑中存在网状结构—丘脑—皮层通路,这构成了内、外倾人格特征的生理基础。最近20年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放射断层扫瞄(PET)等脑成像技术大量用于探测人类心理活动的实践。起步较早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考察人类的一些认知活动,如记忆、语言等。随着研究深入,对于复杂行为模式的研究也开始采用脑成像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成为脑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随之应运而生。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前扣带回是额叶中部内侧的一个组织,它在注意选择、行为控制、调节自动化的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调整人类行为、适应环境的重要脑区。随后,一项研究利用PET技术,对静息状态下的内、外倾者的脑血流进行测量发现,内倾者在前额叶(包括前扣带回)的脑血流显著高于外倾者。文章认为,要想对人格的生理基础进行详细了解,除观测脑血流等指标外,还应该尝试考察其他生理指标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决定内、外倾人格的神经化学物质上。

利用无损伤的磁共振氢谱(1H MRS)技术,徐世勇等所做的研究,选取正常内、外倾型个体各8名,考察了他们脑内Cho、NAA等四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的差异。结果发现,内、外倾被试者有三种化学物质在前扣带回存在显著差别,内倾者在前扣带回的Cho、α-Glx、mI三种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外倾者。这一结果给出了前扣带回与人格特质有关的新证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ysenck“内倾者的唤醒水平高于外倾者”的假设,同时也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徐世勇认为,理解人格的生理机制可以为个性甄别、病态人格的预防、临床诊断与治疗乃至人员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了解正常人的人格生理机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还很少有研究利用Cho等三种神经化学指标考察正常人的人格差异,因此,目前的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的检验。但是这项研究说明,利用磁共振氢谱可以探测正常个体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差异,这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