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器官移植

移植物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后肝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41(2):299-306)发表在最新一期肝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植物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后肝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门静脉与肝动脉再灌注之间的时间间隔显著影响微血管损伤,提示参与早期门脉再灌注时低氧血症与快速移植物复温损伤的病理机制增强。tderHumboldt大学的GeroPuhl博士指出,肝脏移植经常采用早期门......

点击显示 收起

(J Hepatol, 2004;41(2):299-306)

发表在最新一期肝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植物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后肝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门静脉与肝动脉再灌注之间的时间间隔显著影响微血管损伤,提示参与早期门脉再灌注时低氧血症与快速移植物复温损伤的病理机制增强。

德国柏林Medizinische Fakult?t der Humboldt大学的Gero Puhl博士指出,肝脏移植经常采用早期门脉再灌注(IPR)与随后的再动脉化进行移植物再灌注,目前尚未阐明此技术对移植物微循环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评价了人活体供者肝移植时依赖于这种再灌注技术的肝窦灌注情况。

研究人员利用垂直偏振光谱成像技术,检测供者与受者(14例)的肝脏微循环。采用早期门脉再灌注时,门静脉与肝动脉再灌注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7.7±13.3分钟。

结果发现,与基础水平相比,依据功能肝窦密度和容积血流测定的肝脏营养灌注在门脉再灌注时显著降低。再动脉化导致肝窦网络密度降低时的个体肝窦高灌注。

值得注意的是,门静脉与肝动脉再灌注之间的时间间隔与肝脏移植物的微循环变化显著相关。

Puhl博士认为,移植物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后肝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门静脉与肝动脉再灌注之间的时间间隔显著影响微血管损伤,提示参与早期门脉再灌注时低氧血症与快速移植物复温损伤的病理机制增强。

(MEDcyber.com编译国外最新医学新闻)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3-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