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与预后

来源:医学空间
摘要:《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年第40卷第9期中国研究者探讨了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年第40卷第9期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i-BPPV)进行对比。结果发现t-BPPV组平均发病年龄(51.3±19.1)岁,i-BPPV组(63.2±1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BPPV组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者9例,i-BPPV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P〈0.01)。t-BPPV组眩晕发作的潜伏期为(2.64±2.01)s,持续时间为(16.73±10.92)s,而i-BPPV组两者分别为(2.87±0.92)s和(12.57±10.03)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成功率t-BPPV组为62.5%,i-BPPV组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5),首次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t-BPPV组为(3.91±3.11)次,而i-BPPV组为(2.58±1.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1)。残留症状发生率t-BPPV组为42.1%,i-BPPV组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随访至今,t-BPPV组11例复发,i-BPPV组1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P〈0.01)。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t-BPPV患者发病年龄轻,多个半规管受累率高,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多,残留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 2009-2-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