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廖卫平将癫痫研究推到“亚分子”水平

来源:广州日报
摘要: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廖卫平将癫痫研究推到“亚分子”水平他不久前获得了由国际癫痫署(IBE)和国际抗癫痫联盟机构联合颁发的“癫痫大使奖”,他是国际癫痫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杂志《Epilepsia》的首个和唯一一位中国籍编委,他是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廖卫平教授。采访时,这位因为搞科研而早生华发的学者笑......

点击显示 收起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廖卫平将癫痫研究推到“亚分子”水平



  他不久前获得了由国际癫痫署(IBE)和国际抗癫痫联盟机构联合颁发的“癫痫大使奖”,他是国际癫痫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杂志《Epilepsia》的首个和唯一一位中国籍编委,他是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廖卫平教授。采访时,这位因为搞科研而早生华发的学者笑言自己是个“宅男”,选择研究癫痫病只因生性喜欢挑战高难度。他将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推进到“亚分子”水平,重要成果曾投稿两年、被退稿十几次,最终获发表、并获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重大发现:同一基因突变可致不同癫痫



  廖卫平教授介绍,他的团队近年来做的重要工作是将癫痫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推进到了亚分子水平。他解释,有些分子/基因异常会导致一定的疾病,比如血红蛋白异常导致地中海贫血。“但我们研究发现,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类型、突变位点可以导致不同的癫痫类型及相关疾病。”比如说,有一部分癫痫病人同时会患有孤独症。



  甘做“宅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研究



  “癫痫只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为0.5%左右。很多人认为得了癫痫无法根治,实际上目前有80%左右的癫痫病人通过服药可使发作得到控制,控制发作的病人中有一半左右在经过治疗、停药后可终身不发作。”廖卫平说。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接触到神经科学,发现它是比较难学的。我这人有个性格,在搞研究和工作上就喜欢挑战高难度。”1995年,廖卫平到悉尼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后受到触动,感到国内在癫痫的发病机制层面做的研究太少,他再次“挑战高难度”。



  廖卫平介绍,现在广医神经科学研究所首先从临床筛选病人,从经过选择的病人处寻找研究对象——特定的异常基因,然后在体外复制这个基因,再将其转移到细胞中去观察。“有专家说我这是‘战线拉得最长的实验室’,因为在国外,以上的步骤多是由几个实验室合作完成。”



  潜心做了5年多的研究,廖卫平领导的团队才开始出成果。



  他自嘲为“宅男”:“做基础研究就是要沉得下心。我几乎不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除了紧急病例外我也很少参加会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研究,搞得头发都白了。四五年才发表文章,也有压力,但还是要坚持。”



  廖卫平及团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关于钠离子通道突变的学术论文面世可谓“一波三折”。“2008年开始,我就向专业期刊投稿。两年的时间里,被退稿十几次。”



  廖卫平回忆,最后一次接到退稿时,他整夜无眠。那天广州下着大雨,他穿着拖鞋赶到实验室,写了一封长信,与《癫痫》杂志争辩论文中的问题。2010年,这篇文章终于获得发表,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有意思的是,在该文发表之后,《癫痫》杂志又请廖卫平为其审读了两篇来稿。“后来,他们就聘我做编委。”廖卫平说,获颁“癫痫大使”奖之后,他希望推进中国癫痫研究学界与国际学界的深入交流。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