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痛觉调制通路

来源:科学网
摘要:以往,研究比较清楚的痛觉调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①脑干下行抑制系统: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④下丘脑弓状核(ARH)痛觉调制通路:ARH---中缝背核/蓝斑/PAG通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唐敬师教授从事痛觉研究20余年,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

点击显示 收起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适感觉和情感经历,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病症。疼痛既是一种原始感受,警告机体受到了伤害,从而引起一系列防御性和保护性的反应,同时疼痛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伴随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是机体感觉研究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以往,研究比较清楚的痛觉调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 ①脑干下行抑制系统: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② 中脑边缘镇痛回路:PAG-伏核---杏仁核---缰核---PAG;③大脑皮层下行抑制通路:皮层体感Ⅱ区---伏核/缰核---中缝大核(NRM)---脊髓背角通路;皮层体感Ⅱ区---运动皮层---丘脑髓板内核群通路;皮层体感I区---尾核---丘脑束旁核通路;④ 下丘脑弓状核(ARH)痛觉调制通路:ARH---中缝背核/蓝斑/PAG通路;

 

ARH---中缝背核---脊髓背角通路;ARH---垂体前叶/中间叶---丘脑束旁核通路;边缘系统---外侧缰核---中缝背核/PAG---NRM/蓝斑---脊髓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唐敬师教授从事痛觉研究20余年,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证实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一条由脊髓---丘脑中央下核---腹外侧眶皮层---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的痛觉调制环路,并证实吗啡,谷氨酸,5-HT,γ-氨基丁酸( GABA) 和多巴胺等多种神经递质参与该通路的痛觉调制作用,并证实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为脑的高级水平(丘脑和前额叶皮层)参与痛觉下行调制和针刺镇痛提供了重要证据。唐敬师教授,屈超玲副教授和霍腹权副教授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将课题组多年的成果以综述的形式总结发表在国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神经生物学进展》(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对于人们认识疼痛,研究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开发新型的镇痛药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通路的发现为痛觉传导通路增加了新的资料,也扩展了科学界对疼痛传导通路的认识,引起世界疼痛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 2013-4-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