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消化系统

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标准需规范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本报北京讯记者王华锋报道肠道屏障是防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百名医学家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兴鹏教授向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位与会代表作了关于肠屏障功能障碍方......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北京讯 记者王华锋报道 肠道屏障是防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百名医学家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兴鹏教授向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位与会代表作了关于肠屏障功能障碍方面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来,对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正逐步深入,但目前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还没有公认的完整定义,也不像其他器官衰竭有比较明确的监测参数,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应该建立规范科学的评估方法。
  王兴鹏教授认为,随着胃肠生理学的发展和免疫学、微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丰富,肠道屏障功能及其损伤和保护机制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对其认识也进一步深入和全面。肠屏障功能障碍在危重病患者中较常见,其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一些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正在研究中,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如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Lexipafant)、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等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具有保护肠功能的作用。Lexipafant已经开始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望成为危重疾病并发肠屏障功能障碍的药物之一。人类基因组、微生物组等的研究也将有助于肠道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研究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王兴鹏教授介绍说,他领导的课题组为了在我国建立统一科学的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估方法,以便在临床上及时监测和发现肠屏障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对策,近年来对其评估指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探讨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他们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3例重症监护的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及27例同期住院APACHEⅡ评分≤6分的患者,记录其病史特点、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肠屏障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的因素,然后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和可疑值范围。结果显示,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24小时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相关。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最佳临界点为0.145,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88%,可疑值范围为0.082~0.178。24小时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敏感性均为78%,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研究表明,危重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消化道症状、体征,并有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低灌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时可能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根据一系列研究,王兴鹏教授近期将要提出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建议将下述5项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第一,患者存在可能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危重疾病;第二,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消化道出血、不能耐受食物等症状以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体征(需要排除麻醉和药物引起的肠鸣音变化);第三,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第四,通透性增加或肠低灌注;第五,血、腹水培养细菌阳性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病灶。第一加上第二项为诊断所必须条件,一、二、三、四项或一、二、五项同时具备可基本确诊,具备第一、二、三项可作为拟诊病例。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